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公众满意度探讨
摘要:本文聚焦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公众满意度,结合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财政投入、活动开展及数字化发展等实际情况,分析影响公众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提出提升满意度的优化策略,旨在为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公众满意度;优化策略
一、引言
公共文化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障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省会,近年来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公众满意度仍有提升空间。本文通过分析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探讨影响公众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并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以期为提升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二、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南昌市近年来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截至2025年,全市新建改建公共文化项目41个,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并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此外,南昌市还统筹中央补助资金1200万元,建设60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如“孺子书房”、文化驿站等,为群众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文化服务。
(二)文化活动形式日益丰富
南昌市通过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书香洪城”全民阅读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2023年,全市预计放映电影18524场,开展戏曲演出452场、都市剧场惠民演出15场,并更新1138个农家书屋出版物,每年为每个书屋配备不少于70册书籍。此外,南昌市还举办群众性节日、民俗、农民工才艺展演等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
(三)数字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南昌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通过建设公共文化云平台,实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群众可在线查询文化活动信息、预约场馆、参与线上阅读等。同时,南昌市还支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融入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拓展智慧图书、数字文化、免费网络等服务场景,提升服务效能。
三、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公众满意度分析
(一)满意度整体情况
根据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调查报告,公众对文化广场便利性、文化在市民心中的地位等指标满意度较高,但对文化活动形式、策划水平和参与度满意度较低。这表明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成效显著,但在活动内容和形式创新、公众参与度提升等方面仍需改进。
(二)影响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活动形式与内容:公众对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的问题反映较为集中。例如,广场舞、大合唱等传统活动难以满足多元化、分层次的文化需求,导致部分群众参与意愿不高。
服务质量与效率:部分公共文化场馆存在服务态度不佳、开放时间不合理等问题,影响公众体验。此外,基层文化人才队伍薄弱,专业服务能力不足,也制约了服务质量的提升。
数字化服务应用:虽然南昌市在数字化服务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部分群众对线上文化服务的知晓度和使用率较低,尤其是老年群体对数字技术的接受度有限,导致数字化服务效能未充分发挥。
公众参与机制: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程中,公众参与渠道有限,意见反馈机制不完善,导致服务内容与需求脱节,难以满足群众个性化、差异化需求。
四、提升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公众满意度的优化策略
(一)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满足多元化需求
丰富活动类型:结合南昌市红色文化、豫章文化等特色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如红色主题展览、非遗文化体验、民俗节庆活动等,增强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分层分类供给:针对不同年龄、职业、兴趣的群体,提供差异化文化服务。例如,为老年人开设健康讲座、书法绘画班;为青少年举办科普展览、创意工坊;为农民工提供技能培训、法律咨询等服务。
引入社会力量: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方式,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服务专业性。
(二)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优化公众体验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引进等方式,提升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文化人才向基层流动,解决基层人才短缺问题。
完善服务设施:加大对公共文化场馆的投入,改善硬件设施条件,优化服务环境。例如,增设无障碍设施、母婴室、休息区等,提升群众舒适度。
延长服务时间:根据群众需求,合理调整公共文化场馆的开放时间,如延长周末、节假日开放时间,开设夜间文化服务,方便群众参与。
(三)深化数字化服务应用,拓展服务场景
加强数字平台建设:完善公共文化云平台功能,整合文化活动信息、数字资源、在线预约等服务,实现“一站式”文化服务。同时,优化平台界面设计,提升用户体验。
推广数字技术应用:通过短视频、直播、VR/AR等技术,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增强文化活动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例如,开展线上文化讲座、虚拟展览、云演出等活动,吸引更多群众参与。
提升数字素养:针对老年群体等数字技术使用能力较弱的群体,开展数字技能培训,帮助其掌握线上文化服务的使用方法,缩小“数字鸿沟”。
(四)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增强服务针对性
拓宽参与渠道: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线上反馈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群众需求。
建立反馈机制:对群众反馈的问题及时回应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增强政府公信力。同时,将群众满意度纳入公共文化服务考核评价体系,倒逼服务质量提升。
鼓励共建共享:引导群众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活动策划和管理,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共建”的良好氛围。例如,开展“文化志愿者”“群众文化团队”等评选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五、结论
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在基础设施建设、活动开展和数字化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公众满意度仍有提升空间。通过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深化数字化服务应用、健全公众参与机制等优化策略,可有效提升南昌市公共文化服务公众满意度,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文化南昌”“幸福南昌”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