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论文摘要万能模板5例

以下是5例中医药论文摘要的通用模板,涵盖不同研究方向(临床研究、机制探索、文献综述、药理实验、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供参考:模板1:临床研究类标题:基于中医体质辨…

以下是5例中医药论文摘要的通用模板,涵盖不同研究方向(临床研究、机制探索、文献综述、药理实验、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供参考:

模板1:临床研究类

标题: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社区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效果评价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在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社区T2DM患者180例,依据《中医体质量表》分为痰湿质组(n=92)和非痰湿质组(n=88),前者实施个性化干预(药膳+八段锦+情志调节),后者接受常规管理。随访12个月后比较两组血糖控制率(HbA1c<7%)及体质改善率。
结果:痰湿质组血糖控制率达6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7%(P<0.01);体质改善率(痰湿质转化为非痰湿质)为42.4%,对照组仅15.9%(P<0.05)。
结论:中医体质辨识结合个性化干预可显著改善T2DM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及体质偏颇状态,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模板2:机制探索类

标题:黄芪多糖调控TLR4/NF-κB通路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揭示黄芪多糖(APS)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分子机制。
方法:采用DSS诱导的UC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APS低剂量组(50 mg/kg)、APS高剂量组(100 mg/kg)及美沙拉嗪阳性对照组,连续给药7天后检测结肠组织病理评分、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及TLR4/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
结果:APS高剂量组病理评分较模型组降低58.3%(P<0.01),IL-6水平下降62.1%(P<0.05);Western blot显示APS可显著抑制TLR4及磷酸化NF-κB p65蛋白表达(P<0.01)。
结论:APS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活化减轻UC肠道炎症反应,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模板3:文献综述类

标题: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检索CNKI、PubMed等数据库中2010-2023年发表的中医药治疗NAFL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总有效率、肝功能(ALT、AST)及血脂(TG、TC)水平。
结果:共纳入28项RCT(n=2564),Meta分析显示中医药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对照组(RR=1.23, 95%CI[1.15,1.32], P<0.001);ALT水平降低12.7 U/L(MD=-12.7, 95%CI[-15.2,-10.2], P<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中医药可有效改善NAFLD患者肝功能及血脂代谢,且安全性良好,但需更多高质量研究验证其长期疗效。

模板4:药理实验类

标题:姜黄素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研究
摘要:
目的:优化姜黄素纳米粒(Cur-NPs)的制备工艺并探讨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效应。
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Cur-NPs,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处方(姜黄素:卵磷脂=1:10,超声功率200 W);MTT法检测Cur-NPs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及周期分布。
结果:Cur-NPs平均粒径为(125.6±8.3)nm,包封率达(82.4±3.1)%;48 h处理后,Cur-NPs(20 μmol/L)对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为68.7%,显著高于游离姜黄素组的41.2%(P<0.01);细胞凋亡率提升至34.5%,且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P<0.05)。
结论:Cur-NPs可显著提高姜黄素的抗乳腺癌活性,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及阻滞细胞周期相关。

模板5: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类

标题:国医大师张某某从“肝郁脾虚”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摘要:
目的:系统总结国医大师张某某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
方法:收集张某某教授2015-2023年诊治的CAG病例120例,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挖掘核心方药及配伍规律,结合跟师笔记整理其“肝郁脾虚”理论内涵。
结果:核心方剂为“逍遥散合六君子汤”,使用频率达78.3%;高频药物包括柴胡(92.5%)、白术(85.8%)、茯苓(83.3%);关联规则显示“柴胡-白芍”“白术-甘草”为最强配伍(支持度>50%,置信度>90%)。
结论:张某某教授以“肝郁脾虚”为CAG核心病机,强调疏肝健脾、调和气血,其经验可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

模板使用说明

结构固定:均包含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逻辑清晰;

数据量化:结果部分需用具体数据(如百分比、均值、P值)增强说服力;

语言简洁:避免冗长叙述,重点突出研究创新点与临床意义;

学科适配:可根据具体研究方向调整内容(如临床研究可增加样本量、干预措施;机制研究可补充分子生物学指标)。

以上模板可直接替换关键词(如疾病名称、药物、干预方法)使用,适用于中医药领域多数论文类型。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爱论文写作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lunwen.cc/zhaiyao/161.html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6759864

邮箱: 6759864@qq.com

工作时间:9:00——17: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