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割对我国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基于硕士论文的视角
摘要
本文聚焦于市场分割对我国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通过构建理论框架与实证模型,结合中国地级市层面数据及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系统分析市场分割对出口结构升级的抑制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市场分割显著阻碍了我国出口结构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升级,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市场分割通过抑制规模效应、科技创新效应及扭曲资源配置路径,对出口结构升级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研究显示,市场分割对东部地区、高市场化程度城市及外资企业的负向作用更为显著。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统一国内市场、优化创新生态及引导产业集聚等政策建议,为推动我国出口结构升级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
市场分割;出口结构升级;规模效应;科技创新效应;产业集聚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凭借劳动成本与政策红利等比较优势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出口规模快速增长,成为全球贸易大国。然而,随着我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模式难以为继,推动出口向更高质量、更高贸易利得方向升级成为稳外贸、稳增长的关键。当前,我国国内市场分割现象依然存在,表现为地区间贸易壁垒、行业准入限制及要素流动障碍等。这种分割不仅削弱了国内市场的规模效应,还可能通过扭曲资源配置、抑制技术创新等渠道,对我国出口结构升级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系统研究市场分割对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对于优化国内市场环境、推动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2.1 市场分割的内涵与成因
市场分割是指由于政策法规差异、信息不对称、地方保护主义等因素,导致市场被划分为不同部分,资源、产品、服务等要素无法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的现象。其表现形式包括地理分割(如地区间贸易壁垒)、行业分割(如特定行业准入限制)及产品分割(如不同类型产品市场分离)等。市场分割的成因复杂,既包括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产业而实施的行政性壁垒,也包括市场发育不成熟、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客观因素。
2.2 出口结构升级的驱动因素
出口结构升级是指出口产品从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转变的过程。现有文献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出口结构升级的驱动因素,包括贸易自由化、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及国内市场一体化等。其中,国内市场一体化被认为能够通过扩大市场规模、促进要素流动及激发创新活力,为出口结构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2.3 市场分割与出口结构升级的关系
关于市场分割对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现有研究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市场分割可能通过迫使企业转向国际市场以弥补国内市场缺失,从而间接促进出口增长;但更多研究指出,市场分割会抑制规模效应、科技创新效应及扭曲资源配置,进而阻碍出口结构升级。例如,有研究发现,市场分割显著抑制了我国出口结构升级,且这一效应在东部地区、高市场化程度城市更为明显;另有研究指出,市场分割通过提高国内贸易成本,迫使企业增加中间品进口和加工贸易占比,从而在短期内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但长期来看会削弱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出口结构升级。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市场分割对出口结构升级的抑制效应
市场分割会通过以下渠道抑制出口结构升级:
抑制规模效应:市场分割导致国内市场碎片化,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难以通过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从而限制了出口结构向高附加值方向升级。
抑制科技创新效应:市场分割阻碍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的跨区域流动,降低了企业获取国际前沿技术信息的机会,抑制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进而阻碍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提升。
扭曲资源配置路径:市场分割迫使企业为规避国内市场壁垒而转向国际市场,可能导致企业过度依赖低成本竞争策略,忽视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从而陷入“低端锁定”困境。
3.2 研究假设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0:市场分割对我国出口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4.1 研究方法
最小二乘回归(OLS):以出口结构升级指数为因变量,以市场分割指数为核心自变量,同时控制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度、研发投入强度等变量,运用OLS方法进行初步估计。
工具变量法(IV):为解决市场分割的内生性问题,选取“地形起伏度”作为市场分割的工具变量,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估计。
中介效应模型:为检验市场分割影响出口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分别检验规模效应、科技创新效应及资源配置路径的中介作用。
4.2 数据说明
出口结构升级指数:基于中国海关数据库,采用产品技术复杂度指数衡量出口结构升级程度。
市场分割指数:参考相关研究,运用价格法测算国内市场分割指数,具体以各省份间商品价格差异的方差衡量市场分割程度。
控制变量: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贸易开放度(进出口总额/GDP)、研发投入强度(R&D支出/GDP)、产业集聚程度(区位熵)等。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数据库、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及各省份统计年鉴。
五、实证结果分析
5.1 基准回归结果
OLS回归结果显示,市场分割指数的系数为负,且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市场分割对我国出口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一结果支持了假设H0。
5.2 内生性检验与工具变量法结果
为解决市场分割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选取“地形起伏度”作为工具变量。地形起伏度通过影响交通成本进而影响市场分割,但与出口结构升级无直接关联,满足工具变量的相关性和外生性条件。2SLS回归结果显示,市场分割指数的系数依然为负,且在1%水平上显著,进一步验证了基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5.3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结果显示:
规模效应:市场分割显著抑制了企业规模扩张,进而阻碍了出口结构升级。
科技创新效应:市场分割显著降低了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从而抑制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提升。
资源配置路径:市场分割迫使企业增加中间品进口和加工贸易占比,短期内提升了出口产品质量,但长期来看削弱了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出口结构升级。
5.4 异质性分析结果
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场分割对出口结构升级的负向影响在东部地区、高市场化程度城市及外资企业中更为显著。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地区和企业的市场敏感度更高,对市场分割的抵御能力更弱。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结论
本文基于中国地级市层面数据及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系统分析了市场分割对我国出口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
市场分割显著抑制了我国出口结构升级,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
市场分割通过抑制规模效应、科技创新效应及扭曲资源配置路径,对出口结构升级产生不利影响。
市场分割对东部地区、高市场化程度城市及外资企业的负向作用更为显著。
6.2 政策建议
统一国内市场,发挥规模效应:打破地区间贸易壁垒,降低要素流动成本,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广阔的市场机遇。
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创新活力:加大研发投入,完善创新激励机制,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引导产业集聚,促进协同发展:培育产业集群,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产业协同效应,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加强政策协调,减少市场分割:地方政府应减少行政性干预,避免出台地方保护主义政策,加强政策协调与沟通,共同推动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