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论文写作

基层政府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探索——以B市X区为例

基层政府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探索——以B市X区为例一、核心路径与实施框架B市X区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文化浸润、制度保障”为四大支柱,构建了“政府主导+社会…

基层政府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探索——以B市X区为例

一、核心路径与实施框架

B市X区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文化浸润、制度保障”为四大支柱,构建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村民自治”的乡风文明建设体系。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整合社会资源,激发村民参与热情,推动乡风文明从“政府推动”向“群众自觉”转变。

二、具体实践路径与成效

党建引领:筑牢乡风文明“压舱石”

组织保障:X区将乡风文明建设纳入基层党建考核,明确村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员教育。例如,某村党支部开展“党员示范户”评选,要求党员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带动全村形成良好风尚。

先锋示范:设立“党员责任区”,组织党员参与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数据显示,X区党员参与乡风文明活动的覆盖率达90%以上,有效发挥了“头雁效应”。

多元共治:构建乡风文明“共同体”

社会组织参与: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开展“乡风文明大讲堂”“移风易俗工作坊”等活动。例如,某社工组织通过情景剧表演、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村民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参与村民满意度达85%。

企业助力:鼓励本地企业通过捐赠资金、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支持乡风文明建设。某企业设立“文明新风奖”,对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的村民进行表彰,激发了群众参与热情。

文化浸润:厚植乡风文明“根与魂”

传统文化传承:挖掘本地非遗资源,如将传统剪纸、民歌等纳入学校教育,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活动。某村通过重建古戏台、恢复传统庙会,增强了村民的文化认同感。

现代文化引领:建设乡村文化礼堂、农家书屋等阵地,定期举办“农民丰收节”“乡村文化旅游节”等活动。X区年均开展文化活动超200场,参与村民达10万人次,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制度保障:织密乡风文明“防护网”

村规民约修订:组织村民代表、乡贤等共同修订村规民约,将环境卫生、婚丧嫁娶等内容纳入其中。例如,某村规定“红事简办、白事新办”,并设立“红白理事会”监督执行,有效减轻了村民负担。

积分制管理:推行“文明积分”制度,将参与志愿服务、环境整治等行为转化为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或公共服务。X区试点村积分兑换率达70%,激发了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三、创新亮点与经验启示

“文化+科技”赋能乡风文明:X区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智慧乡风”平台,通过线上投票、直播活动等方式扩大参与面。例如,某村通过直播“最美家庭”评选,吸引超万人观看,增强了乡风文明的影响力。

“乡贤+”模式激活内生动力:建立乡贤数据库,鼓励乡贤通过资金捐赠、产业带动、矛盾调解等方式参与乡风文明建设。某乡贤投资建设乡村博物馆,成为传承文化、教育村民的重要载体。

“跨区域协作”促进资源共享:与周边地区联合开展乡风文明评选、文化交流等活动,形成区域联动效应。例如,X区与邻县共同举办“边界文化节”,促进了两地村民的交流与融合。

四、挑战与对策建议

挑战:

资金投入不足: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难以支撑乡风文明建设的长期投入。

村民参与不均衡:青年群体外流导致参与主体以老年人为主,创新性活动开展受限。

对策:

加大财政支持:设立乡风文明建设专项资金,对优秀项目给予奖励。

创新参与方式:开发线上参与平台,吸引青年群体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参与乡风文明传播。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爱论文写作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lunwen.cc/xiezuo/182.html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6759864

邮箱: 6759864@qq.com

工作时间:9:00——17: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