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庄丽娟, 徐寒梅 (2024).
《国际贸易驱动经济增长研究文献述评》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核心观点: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进口和出口均能通过技术溢出、规模经济等渠道促进增长,但需结合国家发展阶段和政策环境分析。
适用方向:国际贸易理论、经济增长机制、政策效果评估。
王勇 (2018, 但数据更新至2022年分析框架).
《产业动态、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
经济学(季刊)
核心观点:产业升级(如高技术产品出口)是国际贸易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需关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位置变化。
适用方向:产业结构优化、全球价值链、发展中国家贸易策略。
二、数字贸易与跨境电商
《2022中国服务贸易年度研究报告》
人民出版社
核心观点:数字服务贸易(如云计算、大数据)占比超50%,成为服务贸易增长新引擎,但面临数据流动壁垒和标准不统一问题。
适用方向:数字贸易规则、跨境电商政策、服务贸易结构优化。
郎丽华, 孔希贤, 王钰良 (2025).
《数字服务贸易与碳排放的“倒U型”关系》
上海经济研究
核心观点:数字贸易初期可能增加碳排放(如数据中心能耗),但技术成熟后通过效率提升降低排放,呈现“倒U型”曲线。
适用方向:绿色贸易、数字技术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政策。
三、国际贸易政策与区域合作
李美金, KIM, MY (2015, 但分析框架适用于2022年后政策).
《越南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重庆交通大学
核心观点:外商直接投资(FDI)通过技术溢出和产业关联促进贸易增长,但需警惕“低端锁定”风险。
适用方向:区域经济一体化、“一带一路”倡议、投资与贸易互动。
《2025年第四季度国际贸易形势分析范文》
核心观点:区域贸易协定(如RCEP)推动成员国贸易增长,但地缘政治冲突(如乌克兰危机)导致供应链碎片化,增加贸易成本。
适用方向:贸易保护主义、供应链韧性、多边贸易体系改革。
四、服务贸易与新兴领域
李小牧, 李嘉珊, 王丽 (2024).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4)》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核心观点:中国服务贸易结构需优化,数字服务、文化贸易等新兴领域潜力大,但面临人才短缺和制度型开放不足挑战。
适用方向:服务贸易竞争力、数字服务出口、人才政策。
孟雨婷 (2023).
《中国对RCEP国家数字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辽宁大学
核心观点:数字基础设施、语言文化差异和政策壁垒是影响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需加强区域数字标准合作。
适用方向:RCEP、数字贸易壁垒、区域合作机制。
五、国际贸易与环境、技术
Gaétan de Rassenfosse (2025).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arXiv
核心观点:知识产权保护(如专利)通过减少技术模仿促进创新,但过度保护可能限制技术扩散,需平衡保护与共享。
适用方向:知识产权与贸易、技术标准、创新政策。
刘景卿, 岳秀华, 车维汉 (2018, 但分析框架适用于2022年后绿色贸易).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贸易发展:研究进展及评述》
兰州商学院学报
核心观点:全球价值链中,发展中国家需通过技术升级和绿色转型提升附加值,避免“污染避难所”效应。
适用方向:绿色价值链、碳关税、可持续发展贸易。
六、实证研究与案例分析
孙宝文, 褚天舒, 赵宣凯 (2018, 数据更新至2022年跨境电商).
《跨境电商模式下地理距离对中国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
新金融
核心观点:跨境电商通过数字化平台削弱地理距离影响,但物流成本和文化差异仍构成障碍。
适用方向:跨境电商政策、数字贸易成本、中小企业国际化。
戴雯 (2022).
《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数字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上海外国语大学
核心观点:数据本地化、跨境支付限制等壁垒显著降低竞争力,需推动国际规则协调。
适用方向:数字贸易规则、贸易便利化、国际组织合作。
使用建议
理论框架:参考庄丽娟、王勇等文献构建双向因果关系或增长机制模型。
政策分析:结合李美金、孟雨婷等研究评估区域协定或知识产权政策效果。
新兴领域:引用郎丽华、李小牧等文献探讨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的挑战与机遇。
实证研究:借鉴孙宝文、戴雯等文献设计计量模型或案例分析方法。
这些文献覆盖了国际贸易的核心议题,并反映了近三年的最新研究动态,可为论文提供扎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