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论文中,参考文献引用涉及软件/平台时,专利标注是重要环节,准确标注软件或平台相关专利,既能体现研究的严谨性与规范性,保障知识产权的合法使用,避免侵权风险,又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研究依托的技术背景与来源,为后续研究提供清晰指引,正确做好专利标注,对提升教育技术学论文质量与学术价值意义重大 。
在教育技术学论文中,若涉及软件或平台的专利标注,需遵循《专利标识标注办法》及相关学术规范,确保标注合法、准确且符合学科要求,以下是具体标注方法与分析:
专利标注的核心要素
根据《专利标识标注办法》,专利标注必须包含以下内容:
- 专利权类别:明确标注为“中国发明专利”“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或“中国外观设计专利”。
- 专利号:格式为“ZL+年份(前4位)+类别码(第5位)+流水号及校验位”(如ZL 2015 1 0682895.6)。
- 附加信息:可补充其他文字或图形,但不得误导公众(如方法专利需注明“该产品系依专利方法获得”)。
示例:
- 文字标注:“本平台采用中国发明专利技术(专利号:ZL 2020 1 1234567.8)。”
- 符号标注:“本软件已获中国专利保护 Ⓟ。”
教育技术学论文中的专利标注场景
-
软件/平台功能描述
若论文中提及的软件或平台具有专利技术,需在首次出现时标注专利信息。
示例:
“智能教学系统(专利号:ZL 2021 2 0987654.3)通过AI算法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 -
方法或流程创新
若论文提出的方法受专利保护,需在方法描述后标注。
示例:
“本研究提出的‘多模态学习分析模型’(中国发明专利,ZL 2022 1 1122334.5)已应用于XX平台。” -
实验或案例分析
若实验使用专利技术,需在实验部分说明专利归属。
示例:
“实验采用XX公司专利技术(专利号:ZL 2023 3 0456789.2)构建虚拟仿真环境。”
专利标注的学术规范要求
-
格式统一性
- 专利号需完整标注,避免缩写或遗漏。
- 专利类别与专利号之间用空格分隔(如“中国发明专利 ZL 2020 1 1234567.8”)。
-
位置准确性
- 专利标注应紧贴被引用的技术或方法,避免脱离上下文。
- 若引用多处,首次出现时需完整标注,后续可简化为“(同前专利号)”或“(专利号:ZL XXX)”。
-
避免误导性表述
- 不得使用“国际专利”“全球专利”等模糊表述,需明确授权国(如“中国发明专利”)。
- 不得将专利申请号与专利号混淆(申请号仅代表提交,未获授权)。
教育技术学论文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
-
问题:专利标注与文献引用混淆。
解决:专利标注属于技术归属说明,文献引用属于学术参考,两者需分开处理。
示例:- 文献引用:“(张三, 2020)”
- 专利标注:“(中国发明专利,ZL 2021 1 2345678.9)”
-
问题:软件/平台专利标注遗漏。
解决:若软件或平台本身受专利保护,需在“研究方法”或“技术工具”部分单独说明。
示例:
“本研究使用的XX教学平台(专利号:ZL 2022 2 3456789.0)由XX大学研发,具备实时互动功能。” -
问题:专利标注格式不符合期刊要求。
解决:投稿前需查阅目标期刊的《投稿指南》,部分期刊可能要求专利标注以脚注或参考文献形式呈现。
示例(脚注格式):
“* 本平台采用的技术已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23 1 4567890.1)。”
推荐工具与资源
-
专利检索工具:
-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可验证专利号真实性)。
- 全球专利数据库(如WIPO、EPO)用于国际专利标注。
-
文献管理软件:
- EndNote、Zotero:支持专利文献导入与格式调整。
- NoteExpress:国产软件,兼容中文专利标注规范。
-
学术规范指南:
- 《GB/T 7714-2015 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 目标期刊的《作者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