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计算开题报告聚焦于舆情传播模型,重点对 SIR 与 SEIR 模型进行扩展研究,SIR 模型将人群分为易感者、感染者和康复者三类,用于描述舆情传播中不同状态人群的转变;SEIR 模型在此基础上增加潜伏者类别,更细致刻画舆情传播过程,本开题报告旨在通过扩展这两个经典模型,更精准模拟舆情传播动态,深入剖析传播规律,为舆情监测、引导及社会计算相关研究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
基于SIR与SEIR模型的舆情传播模型扩展研究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社会舆情传播的复杂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舆情传播呈现出多渠道、高速度、强互动的特征,传统舆情分析方法难以捕捉舆情传播的动态规律,尤其是舆情爆发初期的传播路径预测和干预策略制定,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虚假信息通过社交媒体快速扩散,导致公众恐慌和社会秩序波动,凸显了舆情传播模型研究的紧迫性。
2 SIR与SEIR模型的理论价值
SIR模型(易感-感染-恢复)和SEIR模型(易感-暴露-感染-恢复)作为传染病动力学的经典框架,为舆情传播研究提供了数学建模基础,SIR模型通过微分方程描述舆情从初始传播到衰退的全过程,而SEIR模型引入“暴露”状态,更精准地刻画舆情传播的潜伏期特征,在COVID-19疫情中,SEIR模型成功预测了无症状感染者对舆情传播的影响,为政府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3 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扩展SIR与SEIR模型,构建适用于社会舆情传播的动态预测框架,为舆情监测、风险评估和干预策略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其理论意义在于丰富社会计算领域的建模方法,实践意义在于提升舆情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SIR模型在舆情传播中的应用
SIR模型最初用于传染病传播研究,后被引入舆情传播领域,2023年某研究团队利用SIR模型分析了社交媒体中谣言的传播规律,发现舆情爆发初期感染率(β)与恢复率(γ)的比值(R0)是决定舆情规模的关键参数,传统SIR模型假设人群均匀混合,忽略了社交网络中的异质性接触模式,导致预测误差。
2 SEIR模型的改进与拓展
SEIR模型通过引入“暴露”状态,解决了SIR模型对潜伏期描述不足的问题,2024年某研究将SEIR模型应用于网络舆情传播,发现潜伏期(1/σ)对舆情峰值时间的影响显著,但SEIR模型仍存在局限性:一是假设康复者获得永久免疫力,未考虑舆情反复传播的现象;二是未纳入空间异质性,难以模拟舆情在不同区域间的扩散。
3 现有研究的不足
当前研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 模型简化假设:传统SIR/SEIR模型假设人群均匀混合,忽略社交网络中的节点异质性和社区结构。
- 参数动态性缺失:模型参数(如感染率β)通常设为常数,未考虑舆情传播过程中用户行为变化对参数的影响。
- 多源数据融合不足:现有研究多依赖单一数据源(如微博),未充分利用多平台舆情数据的互补性。
与方法
1 模型扩展方向
1.1 引入社交网络结构
将传统SIR/SEIR模型与复杂网络理论结合,构建基于社交网络的舆情传播模型,采用无标度网络模拟舆情在“超级传播者”节点上的快速扩散,或利用小世界网络刻画舆情在局部社区内的密集传播。
1.2 动态参数调整机制
设计动态参数调整算法,使感染率β、恢复率γ等参数随舆情传播阶段变化,舆情爆发初期β值较高,随着政府干预和公众警惕性提升,β值逐渐下降;γ值则反映舆情消退速度,与信息澄清效率相关。
1.3 多源数据融合与验证
整合微博、微信、新闻网站等多平台舆情数据,构建跨平台舆情传播模型,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提取舆情关键词,结合时间序列分析验证模型预测准确性。
2 模型构建步骤
- 基础模型选择:以SEIR模型为核心框架,因其能描述舆情传播的潜伏期特征。
- 网络结构嵌入:将社交网络拓扑结构(如度分布、聚类系数)引入模型,定义节点间的接触概率。
- 动态参数设计: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如LSTM神经网络)预测参数变化趋势,实现参数动态调整。
- 多源数据校准:利用历史舆情数据训练模型,通过交叉验证优化参数。
3 实证分析方法
- 案例选择:选取2024年某重大社会事件(如政策调整引发的舆情)作为案例,收集其传播期间的微博、微信数据。
- 数据预处理:清洗噪声数据,提取舆情关键词,构建时间序列数据集。
- 模型验证:对比扩展模型与传统SEIR模型的预测结果,评估扩展模型在舆情峰值时间、传播范围等方面的改进效果。
预期成果与创新点
1 预期成果
- 理论成果:构建基于社交网络的动态SEIR舆情传播模型,提出参数动态调整算法。
- 实证成果:通过案例验证模型有效性,形成舆情传播预测报告。
- 应用成果:开发舆情监测工具原型,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2 创新点
- 模型融合创新:首次将复杂网络理论与动态参数调整机制结合,解决传统模型对社交网络异质性和参数静态假设的局限。
- 多源数据驱动:利用跨平台舆情数据训练模型,提升预测准确性。
- 动态参数算法:设计基于机器学习的参数调整算法,实现舆情传播阶段的自适应预测。
研究计划与可行性
1 研究计划
- 第1-3月:文献调研,确定模型扩展方向。
- 第4-6月:构建基础SEIR模型,嵌入社交网络结构。
- 第7-9月:设计动态参数算法,整合多源数据。
- 第10-12月:案例实证分析,优化模型。
- 第13-15月:撰写论文,开发工具原型。
2 可行性分析
- 技术可行性:复杂网络分析、机器学习算法(如LSTM)和NLP技术已成熟,可支撑模型构建。
- 数据可行性:微博、微信等平台提供开放API,可获取多源舆情数据。
- 团队可行性:研究团队具备社会计算、数据科学和公共卫生背景,可协同完成跨学科研究。
参考文献
- Kermack, W. O., & McKendrick, A. G. (1927). A contribution to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epidemic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 李明等. (2024). 基于SEIR模型的网络舆情传播研究. 计算机学报.
- 张华等. (2023). 社交网络中的舆情传播动力学分析.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Report on COVID-19 transmission dynamics.
- 百度百科. (2023). SIR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