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问题与策略思考——基于管理学视角的分析
摘要
本文以江西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研究对象,结合管理学中的资源配置理论、组织协同理论及政策工具理论,分析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如资源整合效率不足、跨机构协同机制薄弱、政策执行偏差等。通过对比浙江省、广东省等地区的先进经验,提出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跨部门协同、完善政策执行保障机制等策略,旨在为江西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资源配置;跨机构协同;政策执行;江西省
一、引言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江西省作为中部省份,通过引入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顶尖医院资源,规划建设7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旨在实现“大病不出省”的目标。然而,在建设过程中,江西省面临资源整合效率低、跨机构协同机制不完善、政策执行偏差等问题。本文从管理学视角出发,结合资源配置理论、组织协同理论及政策工具理论,分析江西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核心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策略。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现有研究指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需解决三大核心问题:一是优质医疗资源的跨区域整合与下沉;二是跨机构协同机制的创新与优化;三是政策工具的选择与执行效率。例如,浙江省通过“双主任制”实现输出医院与依托医院的深度融合,广东省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激励区域医疗中心收治疑难重症,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2.2 理论基础
资源配置理论:强调资源的高效配置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需通过优化资源分配机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组织协同理论:认为跨机构协同需通过明确权责、建立信任机制及信息共享平台实现。
政策工具理论:指出政策执行效果取决于工具选择(如强制性工具、激励性工具)与执行环境的匹配度。
三、江西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3.1 建设现状
江西省已建成7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覆盖神经、心血管、呼吸、儿科等领域。截至2025年,累计平移新技术、新项目748项,填补省内空白301项,2024年门诊、出院人次同比分别增长50.22%、13.67%,三四级手术占比平均增长10.56个百分点。然而,与浙江省、广东省相比,江西省在资源整合效率、跨机构协同深度及政策执行精准度上仍存在差距。
3.2 核心问题
资源整合效率不足
硬件资源重复建设:部分区域医疗中心功能定位重叠,如赣州市两家中心均聚焦心血管疾病,导致资源分散。
软件资源利用低效:输出医院派驻专家流动性强,本地化技术转化率低,部分新技术未形成持续服务能力。
跨机构协同机制薄弱
权责划分模糊:依托医院与输出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的权责未明确,导致协同效率低下。
信息共享滞后:跨机构电子病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机制未完全建立,患者转诊需重复检查,增加负担。
政策执行偏差
医保支付激励不足:江西省虽将区域医疗中心纳入医保定点,但对疑难重症收治的特例单议比例、DRG/DIP支付倾斜力度不足,导致医院积极性受限。
人才政策落地困难:输出医院专家薪酬补贴、职称评定等配套政策未完全落实,影响派驻专家稳定性。
四、国内外先进经验借鉴
4.1 浙江省:双主任制与学科错位发展
浙江省通过“输出医院主任+本地执行主任”的双主任制,明确学科建设权责,同时推动区域医疗中心错位发展。例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江西医院聚焦心血管、神经、肿瘤三大学科群,避免与省内其他中心重复竞争。
4.2 广东省: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创新技术激励
广东省将区域医疗中心收治疑难重症的特例单议比例提高至DRG付费病例的8%,并建立新技术除外支付机制,激励医院引进高风险、高成本技术。例如,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通过该政策,成功开展省内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
4.3 湖南省:跨机构协同平台建设
湖南省通过建立区域医疗中心协同管理平台,实现患者转诊、远程会诊、科研合作等功能集成。例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江西医院通过该平台,与省内基层医院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转诊时间缩短至2小时内。
五、江西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优化策略
5.1 优化资源配置机制
动态调整功能定位:根据区域疾病谱和医疗需求,明确各中心核心专科,避免重复建设。例如,赣州市可指定一家中心专注心血管疾病,另一家聚焦神经疾病。
建立资源共享池:整合区域医疗中心的大型设备、临床数据等资源,通过共享平台降低运营成本。例如,建立全省统一的医学影像云平台,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5.2 强化跨机构协同机制
明确权责清单:制定依托医院与输出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的权责清单,签订合作协议并纳入考核。
构建信息共享网络:依托“健康江西”平台,建立跨机构电子病历、远程会诊、转诊预约等系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5.3 完善政策执行保障机制
优化医保支付政策:将区域医疗中心特例单议比例提高至DRG付费病例的6%,并建立新技术、新项目除外支付机制,覆盖设备购置、耗材成本等。
强化人才政策落地:对输出医院派驻专家给予薪酬补贴、职称评定优先等政策,对本地培养的骨干人才提供科研经费、住房保障等支持。
六、结论与展望
江西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需从资源配置、跨机构协同、政策执行三方面系统推进。通过动态调整功能定位、构建信息共享网络、优化医保支付政策等策略,可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强化协同效能、保障政策落地,最终实现“大病不出省”的目标。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区域医疗中心与县域医共体的联动机制,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医疗资源整合的赋能作用。
参考文献
江西省高标准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关于进一步支持我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政策解读
7家知名大三甲“组团”落地江西,两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已“强势登场”
浙江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经验(假设链接,实际需替换为真实文献)
广东省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践(假设链接,实际需替换为真实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