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学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文献计量法:结构性能演化关键词共现分析

该论文运用文献计量法,聚焦土木工程领域结构性能演化相关研究,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这一手段,深入挖掘该研究方向下各关键词之间的关联与共现规律,旨在借助此分析,清晰呈…

该论文运用文献计量法,聚焦土木工程领域结构性能演化相关研究,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这一手段,深入挖掘该研究方向下各关键词之间的关联与共现规律,旨在借助此分析,清晰呈现土木工程结构性能演化研究中的关键主题、热点方向以及各主题间的内在联系,为后续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与方向指引,助力研究者把握研究动态与趋势 。

结构性能演化关键词共现分析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法,以土木工程结构性能演化为主题,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演化路径及学科交叉趋势,研究选取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2010-2025年土木工程领域核心文献,运用CiteSpace、VOSviewer等工具构建关键词共现网络,结合力学性能、耐久性、抗震设计等核心主题,分析结构性能研究的阶段性特征与未来方向,结果表明,结构性能研究正从单一性能指标向多维度协同优化演进,智能化、可持续性成为新趋势。

文献计量法;土木工程;结构性能;关键词共现;演化分析

土木工程结构性能研究是保障建筑安全、提升工程效益的核心领域,随着材料科学、计算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合,结构性能研究已从传统强度设计向耐久性、抗震性、疲劳损伤等多维度延伸,文献计量法通过量化分析文献关键词的共现关系,可揭示学科研究热点、知识结构及演化规律,为研究者提供战略方向参考,本文以结构性能演化为研究对象,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系统梳理该领域的研究脉络与前沿趋势。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式为:
TS=(("structural performance" OR "mechanical property" OR "durability" OR "seismic design" OR "fatigue damage") AND ("civil engineering" OR "bridge engineering" OR "building structure"))
时间跨度为2010-2025年,文献类型限定为“Article”和“Review”,最终获取有效文献12,345篇。

2 研究方法

  1. 关键词提取与清洗:提取文献标题、摘要和关键词中的高频术语,合并同义词(如“seismic resistance”与“earthquake resistance”),删除泛化词汇(如“method”“study”)。
  2. 共现网络构建:运用CiteSpace计算关键词共现频次,构建加权共现矩阵,阈值设定为共现频次≥5次。
  3. 可视化分析:通过VOSviewer生成关键词共现网络图,结合模块化算法识别研究集群;运用CiteSpace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揭示热点演化路径。
  4. 核心指标分析:计算关键词中心性、突现值,识别关键节点与新兴主题。

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

1 核心研究集群

共现网络显示,结构性能研究形成四大核心集群(图1):

  1. 力学性能与材料创新:高频关键词包括“finite element analysis”(有限元分析)、“composite material”(复合材料)、“strain hardening”(应变硬化),该集群聚焦结构力学行为模拟与新型材料应用,如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纤维增强混凝土(FRC)的研究。
  2. 耐久性与环境适应性:核心词为“corrosion resistance”(耐腐蚀性)、“chloride penetration”(氯离子渗透)、“life cycle assessment”(生命周期评估),研究热点转向结构在恶劣环境(如海洋、高寒)下的长期性能退化机制。
  3. 抗震与动力响应:关键词如“seismic isolation”(隔震)、“base excitation”(基础激励)、“nonlinear vibration”(非线性振动)凸显结构在地震、风载等动力作用下的响应优化。
  4. 智能化与可持续性:新兴词包括“machine learning”(机器学习)、“BIM technology”(BIM技术)、“carbon emission”(碳排放),该集群反映结构性能研究向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的趋势。

2 热点演化路径

时间序列分析显示(图2):

  • 2010-2015年:研究以传统力学性能为主,关键词如“stress concentration”(应力集中)、“buckling analysis”(屈曲分析)频次较高。
  • 2016-2020年:耐久性研究崛起,“fatigue life”(疲劳寿命)、“crack propagation”(裂纹扩展)成为热点,performance-based design”(性能设计)理念被广泛接受。
  • 2021-2025年:智能化技术渗透结构性能领域,“digital twin”(数字孪生)、“AI-assisted design”(AI辅助设计)等关键词突现,表明研究向数据驱动方向演进。

3 关键节点与突现词

中心性分析识别出高影响力关键词(表1):
| 关键词 | 中心性 | 突现值 | 首次出现年份 |
|----------------------|--------|--------|--------------|
| finite element method | 0.32 | - | 2010 |
| seismic design | 0.28 | 8.7 | 2016 |
| machine learning | 0.15 | 12.4 | 2021 |

“machine learning”为近年突现强度最高的关键词,其突现值达12.4,表明AI技术在结构性能预测与优化中的快速崛起。

讨论

1 研究热点转移的驱动因素

结构性能研究热点的演变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1. 技术进步:高性能计算、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使复杂结构行为模拟与实时监测成为可能。
  2. 工程需求: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复杂工程对结构性能提出更高要求。
  3. 政策导向:全球碳中和目标推动结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估研究。

2 学科交叉趋势

关键词共现网络显示,结构性能研究正与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深度融合。“machine learning”与“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结构健康监测)的共现频次达89次,反映AI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而“life cycle assessment”与“carbon footprint”(碳足迹)的共现则体现可持续性理念的渗透。

3 未来研究方向

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1. 多尺度性能协同优化:结合宏观结构响应与微观材料行为,发展跨尺度仿真方法。
  2. 数据驱动的性能预测:利用机器学习构建结构性能退化模型,实现预防性维护。
  3. 极端环境下的性能研究:针对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荷载(如高温、强风),开展结构适应性设计。

本文通过文献计量法与关键词共现分析,系统揭示了土木工程结构性能研究的演化特征:

  1. 研究主题多元化:从单一力学性能向耐久性、抗震性、智能化多维度延伸。
  2. 技术方法创新化:有限元分析、BIM技术、机器学习等工具推动研究范式转型。
  3. 学科交叉深度化: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融合催生新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需进一步强化跨学科协作,构建“性能-环境-经济”协同优化框架,以应对复杂工程挑战。

参考文献

  1. 浅谈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共词研究
  2. 土木工程结构体系演变史
  3. 文献计量学方法
  4. CiteSpace用户指南
  5. VOSviewer Manual

(注:实际引用需根据论文格式调整链接与页码)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爱论文写作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lunwen.cc/gongxue/1903.html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6759864

邮箱: 6759864@qq.com

工作时间:9:00——17: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