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责任论文摘要的格式要求和常见误区

法律责任论文摘要需遵循严格的格式与内容规范,首先在格式上应采用“背景-问题-目的-方法-结论-意义”的逻辑链条展开,背景部分需点明现实争议或立法空白,问题需聚焦…

法律责任类论文的摘要需兼顾学术严谨性与信息传达效率,其格式需符合学术规范,同时通过结构化设计突出研究的核心价值。以下从格式要求、内容要素、语言风格及常见误区四个方面提供详细指南,并附示例参考。


一、法律责任论文摘要的格式要求

1. 基础结构

法律责任论文摘要通常采用“背景-问题-方法-结论-意义”的逻辑链条,各部分内容需紧密衔接,避免冗余。具体格式如下:

  • 标题:简明扼要,包含核心关键词(如“法律责任”“归责原则”“司法认定”)。

  • 正文

    • 第一段: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1-2句);

    • 第二段:研究目的与核心问题(1句);

    • 第三段:研究方法与路径(1句);

    • 第四段:主要结论与观点(2-3句);

    • 第五段:实践意义或理论贡献(1句)。

  • 关键词:3-5个,用分号隔开,涵盖研究主题、方法及核心结论(如“法律责任;过错推定;平台治理;比较法研究”)。

2. 字数控制

  • 中文摘要:300-500字(核心期刊建议300字左右,博士论文可适当延长至500字);

  • 英文摘要:150-250词(对应中文摘要的精简版)。

3. 排版规范

  • 字体:宋体(中文)、Times New Roman(英文),字号小四或五号;

  • 行距:1.5倍或固定值20磅;

  • 段落:段首缩进2字符,或空一行分隔段落;

  • 关键词:另起一行,“关键词”三字加粗,后接具体词汇(如“关键词:法律责任;算法歧视;比较法”)。


二、法律责任论文摘要的内容要素

1. 研究背景与问题

  • 要点

    • 说明法律责任研究的现实背景(如技术发展、社会争议、立法空白);

    • 提出具体问题(如“算法歧视的法律责任主体如何界定?”“医疗损害中过错推定原则的适用边界是什么?”)。

  • 示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算法歧视现象频发(背景),但现行法律对责任主体、归责原则及救济路径缺乏明确规定(问题),导致司法实践中‘同案不同判’问题突出。”

2. 研究目的与核心问题

  • 要点

    • 明确论文试图解决的核心问题(如“厘清平台经济中算法歧视的责任分配机制”);

    • 避免泛泛而谈(如“研究法律责任的一般理论”)。

  • 示例

    “本文旨在构建算法歧视法律责任认定框架,重点解决责任主体界定、归责原则选择及举证责任分配三大问题。”

3. 研究方法与路径

  • 要点

    • 说明研究方法(如比较法分析、案例研究、法理推导、实证分析);

    • 突出方法与问题的匹配性(如“通过比较欧盟GDPR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结合30个司法案例进行实证分析”)。

  • 示例

    “研究采用比较法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梳理欧盟、美国及我国相关立法;其次分析‘大数据杀熟案’‘招聘算法歧视案’等典型案例;最后基于风险控制理论推导结论。”

4. 主要结论与观点

  • 要点

    • 概括论文的核心结论(如“算法歧视应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 分点列举结论(如“责任主体包括A、B、C;归责原则采用X;救济路径为Y”);

    • 避免使用模糊表述(如“可能”“或许”)。

  • 示例

    “研究发现:第一,算法歧视的责任主体应包括算法开发者与平台运营者;第二,归责原则宜采用过错推定,平台需证明已尽算法透明度审查义务;第三,举证责任应向平台动态倾斜,用户仅需提供初步证据。”

5. 实践意义或理论贡献

  • 要点

    • 说明研究的实践价值(如“为立法修订提供参考”“统一司法裁判标准”);

    • 强调理论创新(如“提出‘算法责任阶梯模型’,填补现有理论空白”)。

  • 示例

    “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构建‘算法责任阶梯模型’,明确不同主体的注意义务层级;实践价值在于为《电子商务法》修订提供依据,并指导平台建立算法审计制度。”


三、法律责任论文摘要的语言风格

1. 客观中立

  • 避免主观评价(如“本文首次提出……”“本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 改用客观表述(如“本文提出……”“研究结果表明……”)。

2. 精准专业

  • 使用法律术语(如“归责原则”“过错推定”“举证责任倒置”);

  • 避免口语化表达(如“算法歧视很常见”→“算法歧视频发”)。

3. 逻辑严密

  • 使用连接词(如“首先”“其次”“因此”“然而”);

  • 避免跳跃性表述(如从“责任主体”直接跳到“救济路径”)。


四、法律责任论文摘要的常见误区


误区类型错误示例修正建议
背景模糊“法律责任是法学研究的重要问题。”“随着平台经济崛起,算法歧视的法律责任认定成为司法实践难题。”
结论不具体“本文认为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本文主张通过立法明确平台算法审计义务,并建立过错推定责任制度。”
方法缺失“通过分析案例得出结论。”“采用比较法分析欧盟GDPR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结合30个典型案例推导结论。”
关键词不准确“法律;责任;算法”(过于宽泛)“法律责任;算法歧视;过错推定;平台治理”(精准对应论文核心内容)
语言冗余“算法歧视是一种基于算法技术的不公平现象,这种现象在平台经济中尤为突出。”“平台经济中算法歧视频发。”



五、法律责任论文摘要示例

标题

算法歧视的法律责任认定研究——基于平台经济的实证分析与立法建议

摘要

背景与问题:平台经济中算法歧视频发(如“大数据杀熟”“招聘性别歧视”),但现行法律对责任主体、归责原则及救济路径缺乏明确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同案不同判”问题突出。

目的与方法:本文旨在构建算法歧视责任认定框架,通过比较欧盟GDPR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结合30个典型司法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并运用风险控制理论推导结论。

核心结论

  1. 责任主体:算法开发者与平台运营者承担主要责任,用户仅在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时承担次要责任;

  2. 归责原则: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平台需证明已尽算法透明度审查与数据清洗义务;

  3. 举证责任:采用动态分配模式,平台初证后用户反证歧视存在。

实践意义

  • 立法层面:为《电子商务法》修订提供依据,建议增设算法歧视专章;

  • 司法层面:统一裁判标准,将算法透明度报告作为关键证据;

  • 企业层面:指导平台建立算法伦理委员会,定期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关键词:算法歧视;法律责任;过错推定;平台治理;比较法研究


六、总结

法律责任论文摘要的写作需紧扣“学术规范+信息效率”双重目标,通过结构化设计、精准语言及逻辑推导,清晰传达研究的核心价值。遵循上述格式与技巧,可有效提升摘要的学术影响力与传播效果。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爱论文写作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lunwen.cc/geshi/75.html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6759864

邮箱: 6759864@qq.com

工作时间:9:00——17: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