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信息科学论文格式:遥感影像分类图与精度评价表

空间信息科学论文中涉及遥感影像分类图与精度评价表相关内容,遥感影像分类图是论文呈现的关键成果之一,能直观展示不同类别在影像中的分布情况,而精度评价表则是对分类结…

空间信息科学论文中涉及遥感影像分类图与精度评价表相关内容,遥感影像分类图是论文呈现的关键成果之一,能直观展示不同类别在影像中的分布情况,而精度评价表则是对分类结果准确性的量化评估,通过各项指标如总体精度、Kappa系数等,反映分类效果的好坏,二者在论文中相辅相成,为研究提供直观且量化的依据,助力准确阐述空间信息科学相关研究成果 。

遥感影像分类图与精度评价表在空间信息科学论文中的规范呈现

遥感影像分类图制作规范

(一)图件内容要求

  1. 基础图层
    需包含原始遥感影像底图(如Landsat 8 OLI多光谱影像,空间分辨率30m)与分类结果叠加层,分类结果应采用国际标准分类体系(如FAO LCCS),例如将土地覆盖类型划分为森林、耕地、水体、建设用地等6大类,每类赋予唯一RGB编码(如森林[0,255,0]、水体[0,0,255])。

  2. 辅助信息
    需标注比例尺(如1:50,000)、坐标系统(WGS84 UTM Zone 50N)、影像获取日期(2024-06-15)及分类方法(监督分类-随机森林算法),图例需明确分类代码与名称对应关系,11=针叶林,12=阔叶林"。

(二)可视化规范

  1. 色彩设计
    采用色相环对比配色方案,确保相邻地类具有显著色差(如森林与耕地色相角差≥120°),避免使用高饱和度色彩(如纯红、纯黄)以防止视觉疲劳。

  2. 边界处理
    分类图斑边界需进行3×3像素中值滤波处理,消除"椒盐噪声",对于细小图斑(面积<4个像素),采用8邻域连接算法进行合并。

  3. 制图输出
    矢量分类结果需转换为GeoTIFF格式,压缩算法采用LZW无损压缩,打印输出时,300dpi分辨率下线宽设置:国界0.8pt、省界0.6pt、分类边界0.4pt。

精度评价表编制规范

(一)评价方法体系

  1. 混淆矩阵构建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验证样本,样本量按公式计算:
    [ n = \frac{Z^2 \cdot p(1-p)}{e^2} ]
    其中置信水平Z=1.96(95%置信度),允许误差e=5%,预期精度p=0.85,例如对于6类分类系统,每类需抽取68个样本,总样本量408个。

  2. 评价指标计算

    • 总体精度(OA):对角线元素之和除以总样本数
      [ OA = \frac{\sum{i=1}^{k} x{ii}}{N} ]
      示例:若混淆矩阵对角线元素和为372,总样本408,则OA=91.18%。

    • Kappa系数:考虑机会一致性的精度指标
      [ K = \frac{N\sum{i=1}^{k}x{ii} - \sum{i=1}^{k}(x{i+}x{+i})}{N^2 - \sum{i=1}^{k}(x{i+}x{+i})} ]
      示例:计算得K=0.89,根据Landis & Koch标准(1977)属于"几乎完美"一致。

    • 用户精度(UA):某类被正确分类的比例
      [ UAj = \frac{x{jj}}{x_{+j}} ]
      示例:建设用地类UA=92.3%(48/52)。

    • 生产者精度(PA):真实地类被正确分类的比例
      [ PAi = \frac{x{ii}}{x_{i+}} ]
      示例:森林类PA=89.7%(52/58)。

(二)表格设计规范

  1. 基础结构
    采用三线表格式,表头包含"分类代码"、"真实类别"、"分类结果"、"样本数"、"UA(%)"、"PA(%)"六列,示例表格如下:

    分类代码 真实类别 分类结果 样本数 UA(%) PA(%)
    11 针叶林 针叶林 68 1 3
    12 阔叶林 阔叶林 62 7 6
    21 耕地 耕地 58 1 9
    总体 408 2 7
  2. 精度分级标注
    根据Kappa系数值进行分级:

    • 81-1.00:几乎完美(黑色加粗)
    • 61-0.80:高度一致(黑色)
    • 41-0.60:中等一致(灰色)
    • ≤0.40:一致性差(红色)

论文中的呈现规范

(一)图件插入要求

  1. 位置安排
    分类图应置于论文方法部分之后、结果部分之前,与精度评价表上下对应排列,图件编号采用"图2-1"格式(第二章第一个图)。

  2. 标注规范
    图下需注明:"图2-1 2024年研究区遥感影像分类图(a)与精度评价表(b)。(a)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分类,总体精度91.2%,Kappa系数0.89;(b)混淆矩阵显示建设用地用户精度达92.3%"。

(二)结果讨论要点

  1. 误差分析
    需定量分析错分误差来源,"耕地被误分为建设用地的错分误差达8.7%,主要源于城乡结合部混合像元的影响"。

  2. 精度对比
    应与前人研究进行对比:"本研究Kappa系数(0.89)显著高于张等(2022)的0.76,主要得益于多时相影像融合技术的应用"。

  3. 不确定性说明
    需披露验证样本的时空代表性:"验证样本仅覆盖研究区东部平原区,西部山区精度可能偏低"。

技术实现要点

(一)软件工具推荐

  1. 分类处理
    ENVI 5.6(监督分类模块)、Google Earth Engine(随机森林算法实现)

  2. 精度评价
    Confusion Matrix Tool(ENVI扩展工具)、Python scikit-learn库(Kappa系数计算)

  3. 制图输出
    ArcGIS Pro 3.2(符号系统设置)、Adobe Illustrator 2025(专业排版)

(二)代码示例(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metrics import confusion_matrix, cohen_kappa_score
# 模拟真实类别与分类结果
y_true = np.array([0,1,2,0,1,2,0,1,2])
y_pred = np.array([0,1,1,0,2,2,0,1,2])
# 计算混淆矩阵
cm = confusion_matrix(y_true, y_pred)
print("混淆矩阵:\n", cm)
# 计算总体精度
oa = np.trace(cm) / np.sum(cm)
print(f"总体精度: {oa*100:.2f}%")
# 计算Kappa系数
kappa = cohen_kappa_score(y_true, y_pred)
print(f"Kappa系数: {kappa:.3f}")

常见问题处理

(一)样本量不足

当某类地物样本数<30时,采用Bootstrap重抽样方法生成1000次模拟样本,计算精度指标的95%置信区间。

(二)混合像元处理

对于光谱混合严重的区域(如城乡结合部),采用线性光谱解混(LSU)技术,将像元分解为端元组分(如植被、土壤、不透水面),解混精度需达到R²>0.85。

(三)多时相数据融合

当单时相影像分类精度不足时,可采用时序NDVI曲线进行辅助分类,利用2024年4-1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爱论文写作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lunwen.cc/geshi/1479.html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6759864

邮箱: 6759864@qq.com

工作时间:9:00——17: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