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格式要求下,文学专业摘要需凸显学术性,撰写时要精准提炼研究目的,清晰阐述采用的研究方法,如文本分析、比较研究等,对研究结果进行客观、简洁的呈现,突出关键发现与创新点,要确保语言规范、准确,避免口语化表达,通过严谨的结构与专业的表述,使摘要能准确概括论文核心内容,为读者快速了解研究全貌提供有效指引,符合学术交流规范。
在学术论文格式要求下,文学专业摘要的学术性呈现需兼顾精准性、规范性与专业性,既要凝练核心研究内容,又要体现学术深度,以下从结构、语言、内容三个维度提出具体方法:
结构规范:遵循学术摘要的经典框架
-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简明扼要地交代研究领域的学术背景(如“后殖民理论视域下”“数字人文语境中”),避免泛泛而谈。
- 明确研究问题(如“如何重构经典文本的现代性解读?”“算法推荐对文学接受的影响机制是什么?”),突出问题意识。
-
研究方法与路径
- 说明核心方法(如“文本细读与数字人文结合”“跨文化比较研究”),体现方法论的创新性或适用性。
- 示例:
“本研究采用福柯的话语分析理论,结合Python文本挖掘技术,对19世纪英国小说中的疾病隐喻进行量化与质性结合的研究。”
-
核心发现与结论
- 用客观语言陈述主要结论(如“研究发现,网络文学中的‘快感机制’与印刷文学存在显著差异”),避免主观评价。
- 强调学术贡献(如“为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
-
关键词选择
选取3-5个反映研究核心的术语(如“后殖民理论”“数字人文”“接受美学”),避免通用词(如“文学”“研究”)。
语言风格:学术性与文学性的平衡
-
术语精准化
- 使用学科内通用术语(如“互文性”“能指/所指”“叙事空缺”),避免口语化表达。
- 示例:
“通过解构主义视角,分析《红楼梦》中‘梦’的符号学意义。”
而非:
“这本书里的梦很有意思,我们来看看它代表什么。”
-
句式复杂化
- 优先使用复合句、被动语态和学术连接词(如“由此可见”“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发现”)。
- 示例:
“尽管学界对现代主义诗歌的碎片化特征已有广泛讨论,但本研究首次通过语料库语言学方法,揭示了其与战后社会心理的关联性。”
-
避免主观性
- 减少第一人称(如“我认为”“我们发现”),改用客观陈述(如“研究显示”“数据表明”)。
- 示例:
“数据分析证实,网络文学读者的评论焦点集中于情节快感而非语言艺术。”
而非:
“我觉得读者更关注情节。”
内容深度:体现文学研究的独特性
-
理论框架的显性化
- 明确标注理论依据(如“基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运用德勒兹的根茎思维”),展现学术对话意识。
- 示例:
“本研究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框架,分析当代青春文学中的主体建构困境。”
-
文本分析的具体化
- 结合具体作品或现象(如“以《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为例”“针对抖音平台上的‘三分钟读名著’视频”),避免空泛论述。
- 示例:
“通过对《尤利西斯》中意识流手法的量化分析,发现其时间叙事与主人公心理状态呈显著正相关。”
-
学术对话的呈现
- 提及前人研究(如“与张三(2020)的观点不同,本研究发现……”),体现学术传承与突破。
- 示例:
“不同于李四(2021)对网络文学‘娱乐至死’的批判,本研究强调其亚文化抵抗功能。”
格式细节:符合学术规范
-
字数控制
中文摘要通常300-500字,英文摘要150-250词,避免冗长或过于简略。
-
段落划分
可分2-3段,每段聚焦一个核心内容(如背景、方法、,增强逻辑性。
-
避免冗余
删除背景介绍中的常识性内容(如“文学是重要的文化载体”),直接切入研究问题。
示例对比
“本文研究了网络文学的发展,发现它很受欢迎,读者喜欢快节奏的故事,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以2018-2023年晋江文学城TOP100作品为样本,结合传播学‘5W”模式与情感计算技术,分析网络文学的快感生产机制,研究发现,其叙事节奏与读者评论的情感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0.78, p<0.01),且算法推荐机制强化了‘类型固化’现象,该研究为数字时代的文学接受理论提供了实证支持。”
通过以上方法,文学专业摘要可在格式规范下,实现学术深度与专业性的统一,有效提升论文的学术影响力。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