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格式规范及撰写指南

一、摘要的基本定义与核心功能论文摘要是对研究工作的全面浓缩呈现,是独立于正文的微型论文。其核心功能在于:为读者提供研究全貌的快速预览,帮助学术数据库建立精准索引…

一、摘要的基本定义与核心功能

论文摘要是对研究工作的全面浓缩呈现,是独立于正文的微型论文。其核心功能在于:为读者提供研究全貌的快速预览,帮助学术数据库建立精准索引,便于同行专家快速判断研究价值。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摘要定义为"不加注释和评论的完整短文",强调其独立性和自含性。

二、结构化摘要的标准格式

现代学术论文普遍采用结构化摘要格式,包含以下要素:

标题与作者信息(非必需但常见)

标题应简洁明确,通常不超过15个实词

作者信息包括单位、邮编、通讯作者联系方式(部分期刊要求)

研究背景与目的(2-3句)

阐明研究领域的现实需求或理论缺口

明确研究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示例:"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的热失控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旨在建立锂离子电池热-电耦合模型,揭示热失控的触发机制。"

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3-4句)

描述研究路径:实验设计/理论建模/数据分析方法

说明关键技术参数或实验条件

示例:"采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平台构建三维电化学-热耦合模型,通过加速量热仪(ARC)获取热失控临界参数,结合机器学习算法优化模型精度。"

主要发现与结果(3-5句)

量化呈现核心数据(误差范围、显著性水平等)

突出创新发现,避免泛泛而谈

示例:"模型预测误差控制在±3%以内,揭示了SEI膜分解温度(135℃)与热失控临界点的强相关性。实验发现,过充至4.5V时,电池内部温度呈指数级上升。"

研究结论与学术价值(2-3句)

提炼研究对理论体系的贡献

说明实际应用价值或政策建议

示例:"本研究为电池管理系统(BMS)的热安全预警提供了新方法,相关模型已应用于某车企新一代动力电池开发,使热失控预警时间提前12分钟。"

三、不同学科摘要的侧重差异

自然科学类:强调实验设计、数据精度和可重复性。如医学论文需说明样本量、对照组设置、统计方法(p值、置信区间等)。

工程技术类:注重系统架构、性能指标和工程应用。如计算机论文应明确算法复杂度(O(n))、准确率提升幅度等量化指标。

人文社科类:侧重理论框架、研究视角和方法论创新。如管理学论文可说明案例选择标准、访谈对象构成等质性研究要素。

四、撰写禁忌与常见错误

信息缺失:未说明研究方法或样本特征,导致结果不可复现

过度引用:包含文献引用或图表公式(摘要应完全自含)

语言冗余:避免"本研究表明...""作者认为..."等主观表述

术语堆砌:首次出现缩写需给出全称(如"锂离子电池(LIB)")

结果夸大:慎用"首次""重大突破"等绝对化表述

五、优化技巧与提升路径

逆向撰写法:先完成正文,再提炼关键信息

三遍修改法:初稿聚焦完整性,二稿精简语言,三稿检查格式

同行评审:请非专业人士阅读,确认可理解性

多语言对照:中英文摘要应保持信息等价性

关键词选择:选取3-5个能准确反映研究内核的术语,避免泛化词汇

现代学术传播要求摘要兼具科学性与传播性。研究者应将摘要视为独立的学术产品,通过精准的信息架构和严谨的语言表达,在300-500字的有限空间内构建完整的研究叙事,实现学术价值的有效传递。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爱论文写作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lunwen.cc/zhaiyao/36.html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6759864

邮箱: 6759864@qq.com

工作时间:9:00——17: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