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论文聚焦公共卫生领域,阐述德尔菲法在防控策略共识构建中的应用,通过多轮匿名问卷征询专家意见,让专家充分表达看法且不受彼此干扰,经反复征询、反馈与汇总,逐步收敛意见,达成对防控策略的广泛共识,此方法有效整合专家智慧,为公共卫生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提升策略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行性,助力更有效应对公共卫生挑战 。
在公共卫生领域,德尔菲法作为一种通过多轮匿名专家咨询达成共识的系统性方法,已成为构建防控策略共识的核心工具,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结构化流程整合多元专家智慧,解决传统集体决策中易受权威主导、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为传染病防控、数字技术应用、社会健康干预等场景提供科学依据,以下从方法论、实践案例与优化策略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德尔菲法的核心方法论:结构化共识构建
德尔菲法的实施需遵循“匿名性、循环反馈、量化分析”三大原则,具体流程可分为四阶段:
-
专家遴选与问卷设计
专家组需覆盖政策制定者、临床医生、公共卫生学者、数据科学家等多学科背景,在构建突发公共卫生战备医院防控体系时,研究团队从全国9省直辖市选取20名专家,要求具备10年以上感染防控经验、高级职称及本科及以上学历,确保权威性与代表性,问卷设计需结合文献综述与实地调研,如上海中医药预防流感方案通过检索PubMed、CNKI等数据库,结合20位专家访谈,形成包含社区居民与医疗机构双板块的初稿。 -
多轮匿名反馈与量化分析
每轮问卷发放后,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评估指标重要性,并通过变异系数(CV)、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量化专家协调程度,在护理人员感染防控能力评价中,第一轮问卷回收率90%,第二轮、第三轮达100%,CV值均<0.25,Kendall’s W值从0.139提升至0.545,表明专家意见逐步收敛,若某指标重要性均数>3.5且CV≤0.25,则纳入最终体系。 -
中立调解与数据驱动决策
当专家分歧较大时,需引入第三方调解者或提供客观数据支持,在公共卫生数字技术布局研究中,针对“卫生应急信息移动整合技术”的优先级争议,研究团队通过展示全球129个国家的技术应用案例,最终促成87%的专家达成共识。 -
权重分配与一致性检验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判断矩阵,计算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比例(CR)检验,在护理人员能力评价中,通过AHP确定“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实施能力”权重为0.45,“管理质量改进能力”为0.38,CR值均<0.1,满足科学要求。
实践案例:从传染病防控到社会健康干预
传染病防控:战备医院体系与中医预防方案
-
战备医院核心体系构建:以北京市为例,研究团队通过德尔菲法确定“知识储备”与“应对能力”两大维度,细化出12项二级指标,如“战备医院启动标准”“跨机构人员流转机制”,三轮咨询后,专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响应流程”的推荐率达92%,最终形成政策建议并被纳入《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
中医预防方案本土化:上海中医药团队针对季节性流感,通过德尔菲法筛选出26项干预措施,包括社区居民“夏季空调合理使用”“疾病流行期口罩佩戴”,医疗机构“大众防感凉茶法”“中药熏蒸”,方案因地制宜融入化湿法,契合上海湿润气候特点,推荐率达89%。
数字技术应用:公共卫生技术预见
面向2035年的中国公共卫生数字技术布局研究中,德尔菲法揭示了8项优先技术:
- 人工智能驱动的应急决策体系:整合多网数据实现疫情传播模拟,专家推荐率85%。
- 病原组大数据监测预警:通过基因组学与流行病学数据联动,缩短新发传染病识别时间,推荐率82%。
- 无人化现场处置技术:包括消毒机器人、智能采样设备,解决高危环境人员暴露问题,推荐率79%。
研究同时指出,研发投入(制约因素排名第一)、人力资源(第二)、基础设施(第三)是技术落地的关键障碍,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精准方向。
社会健康干预:应对孤独与孤立
全球首个《社会连接公共卫生指南》通过德尔菲法整合129名跨学科专家意见,提出个体与社区双维度策略:
- 个体层面:推广“社交技能培训”“数字社交工具安全使用”,专家共识度91%。
- 社区层面:建设“共享空间”“代际互动项目”,解决结构隔离问题,共识度88%。
该指南被世界卫生组织(WHO)采纳,成为应对孤独流行病的国际参考框架。
优化策略:提升德尔菲法应用效能
动态调整专家组构成
根据研究主题灵活调整专家背景,在数字技术研究中纳入工程师与企业家,在中医方案中增加民族医学专家,避免单一学科视角局限。
混合方法增强科学性
结合名义小组技术(NGT)与情景规划,弥补德尔菲法耗时较长的缺陷,在护理人员能力评价中,首轮采用NGT快速生成指标池,后续通过德尔菲法细化,效率提升40%。
数字化工具支持
利用在线平台实现问卷自动分发、数据实时分析,上海中医药团队通过定制化系统,将三轮咨询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3个月,专家参与率提升至100%。
持续反馈与迭代
建立长期跟踪机制,定期更新共识,战备医院体系研究团队每年发布《防控能力评估报告》,根据疫情变化调整指标权重,确保体系适应性。
德尔菲法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已从单一技术评价扩展至政策制定、社会干预等复杂场景,其核心优势在于通过结构化流程将主观判断转化为量化共识,但需警惕“专家疲劳”“文化偏见”等潜在风险,随着人工智能辅助分析、跨文化专家库建设等技术的融入,德尔菲法将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决策的科学性与包容性,为全球健康治理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