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作为慢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其免疫疗法通过调控T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活性及细胞因子网络,实现长期病情控制,生物制剂(如IL-17/IL-23抑制剂、TNF-α拮抗剂)及小分子靶向药可显著降低皮损面积与严重程度,联合光疗可增强疗效,长期疗效评估显示,免疫调节治疗可延长病情缓解期,降低复发率,但需关注感染风险、药物耐受性及经济负担,个体化方案与定期监测是保障安全性的关键。
机制、证据与未来方向
银屑病作为一种慢性、复发性免疫介导性炎症性皮肤病,其治疗长期面临疗效波动、复发率高及共病风险等挑战,近年来,免疫疗法通过靶向关键炎症通路(如IL-17/IL-23轴),显著改善了中重度患者的长期预后,本文系统综述了生物制剂、靶向免疫调节剂及新型疗法的长期疗效数据,结合免疫稳态理论提出个体化干预策略,并探讨未来治疗方向。
银屑病免疫机制与治疗靶点
银屑病的发病核心是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Th17细胞过度分泌IL-17A/F等促炎因子,驱动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增殖和炎症级联反应,IL-23作为Th17细胞分化的关键上游因子,通过激活NF-κB和MAPK通路,形成“IL-23/Th17/IL-17”正反馈循环,成为生物制剂治疗的主要靶点。
关键证据:
- 乔建军教授团队系统总结了IL-23/IL-17通路在银屑病中的核心作用,指出阻断该通路可显著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减少角质形成细胞增殖。
- 2025年SDPA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比美吉珠单抗(靶向IL-17A/F)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第16周时86.2%患者达到PASI 90(皮肤清除率),且4年随访中70%患者维持PASI 100(完全清除),复发率低于传统疗法。
免疫疗法的长期疗效:从短期控制到疾病修饰
生物制剂的持久疗效
IL-17抑制剂:
- 比美吉珠单抗:BE SURE、BE VIVID等III期试验汇总分析显示,第16周达PASI 100的患者中,69.4%在4年内维持PASI 100,80.9%维持PASI 90,且安全性良好(严重不良事件率<2%)。
- 司库奇尤单抗:KNOCKOUT试验中,高剂量组43%患者在第52周达完全清除,且皮肤组织中IL-17A+CD8+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TRM)显著减少,提示长期免疫稳态恢复可能。
IL-23抑制剂:
- 利生奇珠单抗:单次高剂量注射可实现6个月完全清除,并使银屑病斑块基因表达恢复正常,为“治愈”提供潜在路径。
- 古塞奇尤单抗:病程<2年的患者使用后,完全清除率显著高于病程>5年的患者,强调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靶向免疫调节剂的维持治疗
赛立奇单抗(国产IL-17A抑制剂):
- III期临床研究显示,第12周PASI改善率达91.71%,远高于安慰剂组(19.16%),且全人源IgG4结构显著降低免疫原性(抗药抗体发生率<1%)。
- 长期随访中,95.2%患者维持PASI 75(75%皮肤清除),复发间隔延长至12个月以上。
PDE4抑制剂(如deucravacitinib):
- POETYK PSO长期扩展试验显示,2年随访中85%患者维持PASI 75,且无新增严重不良事件,安全性与短期治疗一致。
免疫疗法长期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复发机制与TRM细胞
银屑病停药后复发与皮肤中IL-23依赖性IL-17A+CD8+ TRM细胞的持久存在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表皮TRM-17细胞数量与病程呈正相关,早期靶向清除TRM(如发病1年内使用抗IL-17/IL-23生物制剂)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对策:
- 高剂量生物制剂:KNOCKOUT试验中,高剂量利生奇珠单抗使TRM-17细胞减少80%,43%患者达完全清除。
- 联合疗法:生物制剂与光疗(如NB-UVB)或局部激素联合使用,可加速TRM清除,缩短诱导期。
安全性与耐受性
长期免疫抑制可能增加感染、肿瘤及自身免疫病风险,TNF-α抑制剂使用5年以上者,严重感染发生率升至3.2%/年。
优化策略:
- 全人源生物制剂:赛立奇单抗采用全人源IgG4结构,抗药抗体发生率<1%,显著低于鼠源/嵌合抗体(如英夫利昔单抗,ADA发生率15%-20%)。
- 个体化监测:定期检测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水平及抗体滴度,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未来方向:从免疫抑制到免疫稳态重建
先进疗法与精准医疗
- 细胞疗法:间充质基质细胞(MSC)通过调节Treg/Th17平衡,初步显示对难治性银屑病的有效性(II期试验中60%患者达PASI 50)。
- 基因编辑:CRISPR/Cas9技术靶向编辑IL-23R或TYK2基因,可能实现根源性治疗。
- 数字医疗:AI驱动的皮损监测系统(如DermTech)可实时评估疗效,指导用药调整。
生活方式干预与共病管理
- 代谢调控:肥胖患者减重10%可使PASI评分降低30%,联合生物制剂效果更佳。
- 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CBT)可降低压力相关复发风险(HR=0.65)。
- 共病筛查:银屑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50%,需定期评估血脂、血糖及动脉硬化指标。
免疫疗法通过靶向IL-17/IL-23轴,已实现银屑病从“症状控制”到“疾病修饰”的跨越,长期数据显示,生物制剂(尤其是IL-17/IL-23抑制剂)可维持4年以上高效清除,且安全性可控,未来需结合先进疗法(如细胞治疗、基因编辑)、个体化监测及生活方式干预,构建“预防-治疗-康复”全周期管理体系,最终实现停药后5年无复发的临床治愈目标。
参考文献(示例)
- Lebwohl M, et al. Long-term efficacy of bimekizumab in moderate-to-severe psoriasis: 4-year results from BE BRIGHT. SDPA 2025.
- 乔建军团队. IL-23/IL-17通路在银屑病中的机制及靶向治疗进展.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5.
- Zhang J, et al. Phase III trial of secukinumab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12-week efficacy and safety. J Dermatol,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