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基于文献综述的文学专业论文选题与摘要规范,指出文献综述是论文选题的重要依据,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可挖掘研究空白与创新点,从而确定有价值且具可行性的选题,强调摘要在论文中的关键作用,规范摘要应准确概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语言简洁精炼、逻辑清晰,使读者能快速把握论文核心内容,为文学专业论文写作提供选题与摘要撰写方面的指导。
基于文献综述的文学专业论文选题及摘要规范
选题规范
-
选题原则
- 针对性原则:选题需紧扣文学专业核心问题,如文学理论、文本分析、文化研究等,避免泛泛而谈,可聚焦“现代主义文学中的时间叙事研究”而非“现代文学发展史”。
- 具体性原则:选题应细化至具体作家、作品或文学现象,如“鲁迅《野草》中的隐喻体系研究”比“鲁迅作品研究”更具操作性。
- 可行性原则:需考虑文献获取难度、研究周期及个人知识储备,研究“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需掌握拉丁语或古法语资料,若缺乏语言基础则需调整选题。
- 独创性原则:避免重复已有研究,可通过新视角、新方法或新案例实现创新,如“网络文学中的女性主义叙事研究”可结合当代社交媒体语境。
-
选题来源
- 学术热点:关注文学领域前沿议题,如“后殖民理论在当代非洲文学中的应用”“数字人文与文学文本分析”。
- 实践需求:结合教学或社会需求,如“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 文献空白: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未被充分研究的领域,如“20世纪8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的生态批评研究”。
-
选题方法
- 范围界定法:对宽泛选题进行限制,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缩小为“1930年代上海左翼文学的出版生态研究”。
- 见解独特法:提出新颖观点,如“从身体政治学视角重读《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
- 生动明晰法:使用形象化语言增强吸引力。“‘废墟’意象:当代中国诗歌中的创伤记忆书写”。
文献综述规范
-
结构框架
- 前言:阐明研究背景、目的及文献范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文学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本研究聚焦网络文学平台的读者互动行为,梳理2010年以来国内外相关研究”。
- 按主题或时间分类整理文献,分析研究进展、争议点及不足。
- 国外研究:强调理论框架(如“接受美学理论在读者反应研究中的应用”)。
- 国内研究:突出实践案例(如“晋江文学城读者评论的情感分析”)。
- 评述:总结现有研究贡献,指出空白(如“缺乏跨平台读者行为对比研究”)。
- 参考文献:遵循学术规范,优先引用近5年核心期刊论文及权威专著。
-
写作技巧
- 逻辑性:按“理论发展—方法演变—案例分析”顺序展开。“从形式主义到文化研究,文学批评范式如何影响读者接受研究”。
- 批判性:避免简单罗列,需评价文献优缺点,如“某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但样本量不足导致结论局限性”。
- 为我所用:结合自身研究目标筛选文献,若研究“网络文学读者付费意愿”,可重点引用“粉丝经济理论”相关文献。
摘要规范
要求**
- 研究目的:明确核心问题。“本研究旨在分析网络文学平台读者互动行为对创作的影响”。
- 方法与资料:简述研究路径,如“基于2018-2023年晋江文学城读者评论数据,采用文本挖掘与内容分析法”。
- 主要结论:概括核心发现。“读者互动显著影响作品情节走向,且付费读者影响力高于普通读者”。
- 意义与价值:指出理论或实践贡献,如“为网络文学创作机制研究提供新视角,助力平台优化读者服务体系”。
- 写作规范
- 独立性:摘要需自成一体,避免引用未解释的术语,若使用“情感分析”,需简要说明其定义。
- 简洁性:中文摘要300-400字,英文摘要不超过250实词,避免冗长句子,如“本研究通过……发现……”可拆分为两句。
- 客观性:禁用第一人称(如“我认为”),改用“本研究表明”“数据支持”等表述。
- 选取3-5个核心词,如“网络文学”“读者互动”“文本挖掘”“创作影响”。
示例
选题:
“网络文学平台读者互动行为对创作的影响研究——以晋江文学城为例”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学平台成为文学创作与传播的重要场域,本研究基于2018-2023年晋江文学城读者评论数据,采用文本挖掘与内容分析法,探讨读者互动行为对作品创作的影响,研究发现,读者互动显著影响情节走向,付费读者通过“打赏”“催更”等行为强化创作导向,而普通读者则通过评论情感倾向间接影响角色塑造,研究为网络文学创作机制研究提供新视角,同时为平台优化读者服务体系、提升用户粘性提供实践参考。
:网络文学;读者互动;文本挖掘;创作影响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