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选题构建,是从原始数据出发逐步形成理论的过程,研究者先广泛收集原始数据,如访谈资料、观察记录等,接着对数据进行开放编码,提炼出初始概念,随后进行主轴编码,将相关概念聚类形成范畴,并挖掘范畴间关系,最后通过理论抽样,有针对性地选取新数据验证、完善理论,不断迭代,直至理论饱和,从而构建出具有解释力和预测力的选题理论框架 。
基于扎根理论的选题构建是一个从原始数据出发,通过系统化编码与分析逐步生成理论的过程,其中理论抽样是核心环节,以下从研究准备、数据收集、编码分析、理论抽样、理论构建五个阶段展开说明:
研究准备:明确问题与理论敏感性
-
问题自然涌现
扎根理论反对先验假设,要求研究者带着模糊兴趣进入研究情境,通过观察与互动自然发现研究问题,研究新兴行业商业模式时,可能从企业运营数据中观察到“灵活工作时间”现象,进而聚焦“组织创新文化”的构建。 -
理论敏感性培养
研究者需熟悉相关领域理论,避免重复劳动,同时保持开放心态,从数据中提炼新概念,研究医患关系时,不直接套用现有理论,而是从患者与医生的对话中提取核心矛盾点。
数据收集:目的性抽样与理论性抽样结合
-
初始目的性抽样
选择典型样本进行初步研究,确保数据覆盖研究对象的所有关键方面,研究远程办公效率时,可选择不同行业、规模的企业作为初始样本。 -
理论性抽样迭代
根据研究进展动态调整抽样对象,填补理论空白。- 发现“信息不对称”是医患冲突核心因素后,针对性收集不同教育背景患者的访谈数据,验证类属饱和度。
- 研究民宿创业成功要素时,若发现“创业环境”范畴缺乏变异案例,可专门选取山区、城市等不同地域的民宿进行补充抽样。
-
抽样方法选择
- 分层抽样:按月份、行业等维度分层,确保各层样本比例合理,销售数据按1-12月分层,避免12月数据缺失。
- 聚类抽样:以订单号为单位抽样,确保购物篮分析中每个订单的商品被覆盖。
- 系统抽样:按固定间隔抽取数据,如每隔5条记录抽取1条,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
编码分析:从数据到概念的逐级提炼
-
开放式编码
将数据拆解为独立语义单元,赋予初步概念。- 将“患者反复询问同个问题”标记为“信息焦虑”。
- 将“企业跨部门协作频繁”标记为“组织协同”。
-
关联式编码
寻找概念间联系,形成范畴。- 将“信息焦虑”“医学术语使用频率”关联为“医患沟通障碍”。
- 将“跨部门协作”“员工自主性”整合为“组织创新文化”。
-
轴心编码
确定核心范畴,分析其他范畴与核心范畴的关系。- 在电商直播研究中,“互动体验”为核心范畴,“产品展示”“主播魅力”等围绕其展开。
- 在远程办公研究中,“自主管理”为核心范畴,“技术工具”“时间管理”等为其支撑条件。
-
选择式编码
围绕核心范畴构建完整故事线,形成理论框架。- 构建“远程办公模式下员工效率提升机制”理论框架,纳入“自主管理”“技术工具”“组织支持”等范畴。
- 构建“数字化深阅读困境模型”,以“阅读内容”“阅读媒介”“阅读主体”“阅读环境”为核心范畴,阐述其相互作用机制。
理论抽样:动态补充数据,实现理论饱和
-
理论饱和标准
当新数据不再产生新概念,且现有范畴已涵盖所有变异案例时,达到理论饱和。- 在研究医患关系时,若收集100例访谈后,新数据仅重复已有概念,则停止抽样。
- 在研究民宿创业时,若“创业战略”范畴已涵盖资源整合、市场定位等所有变异案例,则无需补充数据。
-
抽样策略调整
- 补充变异案例:若某范畴缺乏多样性,如“创业资源”仅包含资金,未涵盖技术、人脉等,需针对性抽样。
- 验证理论假设:若初步理论提出“组织创新文化提升员工效率”,需抽样验证反向案例(如缺乏创新文化的企业效率低下)。
理论构建:整合范畴,形成解释力框架
-
理论密度检验
确保概念间关系丰富,无逻辑漏洞。- 在“民宿创业成功模型”中,需验证“创业环境”与“创业战略”是否相互影响。
- 在“医患沟通模型”中,需检验“信息焦虑”是否通过“医患信任”间接影响治疗效果。
-
理论变异度检验
覆盖不同情境的适用性。- “远程办公效率模型”需适用于IT行业、制造业等不同领域。
- “数字化深阅读模型”需适用于学生、职场人等不同群体。
-
理论整合性检验
确保内部逻辑严密。-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模型”中,需明确“信息发布者”“公众”“资源保障”三者的因果链。
- 在“红色文献阅读推广策略”中,需阐述“数字媒介”如何通过“读者行为”影响“阅读效果”。
实践案例:扎根理论在选题构建中的应用
-
案例1:医患关系研究
- 初始问题:医患冲突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 数据收集:访谈50例医患双方,观察20例诊疗过程。
- 编码分析:开放式编码提炼“信息焦虑”“时间压力”等概念;轴心编码形成“沟通障碍”“信任缺失”等范畴;选择式编码确定“医患信任阈值”为核心范畴。
- 理论抽样:补充高学历患者访谈,验证“健康素养”对信任的影响。
- 理论构建:提出“医患信任阈值模型”,解释冲突根源与解决路径。
-
案例2:民宿创业研究
- 初始问题:民宿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 数据收集:访谈30家成功/失败民宿创业者,分析100份行业报告。
- 编码分析:开放式编码提炼“创业环境”“创业者特征”等概念;轴心编码形成“外部情境”“内在驱动”等范畴;选择式编码确定“创业者—环境—资源—战略—学习”为核心故事线。
- 理论抽样:补充山区民宿案例,验证“资源稀缺性”对战略选择的影响。
- 理论构建:提出“民宿创业多维整合模型”,指导实践者优化决策。
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
- 避免预设理论框架:保持开放性,避免先入为主的概念。
- 平衡主观与客观:通过成员校验(反馈给受访者确认)、三角验证(结合访谈与观察)提高效度。
- 规范编码过程:记录备忘录,反思编码中的灵感与困惑,确保逻辑清晰。
- 明确抽样依据:避免主观随意选取样本,选择标准需可靠且明确。
通过以上步骤,研究者可从原始数据中系统生成具有创新性和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为学术研究与实践提供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