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谅山省食品安全风险管控策略思考
摘要:本文聚焦越南谅山省食品安全风险管控,结合其食品产业现状与区域特色,分析当前存在的核心问题,如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体系低效、检测技术滞后及公众意识薄弱等。通过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全链条监管、提升检测能力、加强公众教育、推动国际合作及建立应急机制等策略,旨在为提升谅山省食品安全水平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越南谅山省;食品安全;风险管控;监管体系;公众教育
一、引言
越南谅山省作为中越边境的重要地区,其食品产业在满足本地需求的同时,也承担着跨境贸易的重要角色。然而,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本文旨在分析谅山省食品安全风险管控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建议,以期为提升区域食品安全水平提供参考。
二、谅山省食品安全现状与核心问题
2.1 食品安全现状
谅山省食品产业涵盖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多个环节,但部分食品加工企业存在卫生条件不达标、违规使用添加剂等问题。例如,2022年凉山省市场监管局查获大量不符合卫生标准的进口预包装食品,包括甜辣香肠、圆形香肠等,货值达2000万越南盾。此外,食品流通环节监管力度不足,假冒伪劣产品时有出现,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自我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2.2 核心问题
法律法规不完善:越南《食品安全法》虽经历多次修订,但部分条款仍存在模糊地带,导致执法过程中存在自由裁量权过大、处罚力度不足等问题。例如,新修订的法令虽赋予地方政府更大检查权,但各省标准差异可能加剧企业跨区域运营的合规成本。
监管体系低效:谅山省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卫生部、农业部、市场管理局等多部门,但部门间协调不足,导致监管重叠或空白。例如,街头食品、集体厨房等高风险领域尚未纳入有效监管范围。
检测技术滞后:基层检测机构设备陈旧,技术人员专业能力不足,难以满足高风险食品的快速检测需求。例如,微生物污染、化学性污染等关键指标的检测效率低下,影响风险预警的及时性。
公众意识薄弱: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知识的了解不足,自我保护能力有限。例如,部分消费者仍存在购买无合法标识食品、忽视食品保质期等行为,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
三、国内外食品安全风险管控经验借鉴
3.1 国内经验:越南卫生部监管模式
越南卫生部通过制定严格的食品分类监管标准,明确保健食品、新原料食品等高风险类别的审批流程。例如,企业需提交产品信息文件(PIF),并按照高级管理体系记录功能食品设施的生产数据。此外,卫生部还开发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管理软件,实现行政程序和产品质量管理的数字化。
3.2 国际经验:中国东兴市与越南芒街市合作机制
中国东兴市与越南芒街市签订《关于食品安全备忘录》,建立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和风险防控协作机制。例如,双方通过联合执法打击跨境走私食品,规范进口食品经营行为。此外,东兴市市场监管局以国门景区为重点监管区域,强化进口食品安全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3.3 技术创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
浙江省通过建设数字政府运营中心,实现300余项政务服务云端实时办结,并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食品溯源效率。例如,杭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开发微信视频大厅,提供业务咨询、预约、办理全流程线上化服务,缓解窗口压力。此类技术可借鉴应用于谅山省食品安全监管,提升风险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
四、谅山省食品安全风险管控策略
4.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修订地方性法规:结合谅山省食品产业特色,制定针对性更强的地方性法规,明确高风险食品的监管标准。例如,对边境贸易中的进口食品设定更严格的检验检疫要求。
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违规使用添加剂、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行为实施严厉处罚。例如,参照中国《食品安全法》修订经验,将罚款上限提高至货值金额的30倍。
4.2 强化全链条监管
生产环节: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减少农药、化肥残留。例如,建立食品原料溯源系统,确保来源可追溯。
加工环节: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和抽检力度,确保企业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操作。例如,要求企业定期提交卫生检查报告,并对高风险企业实施动态评级管理。
流通环节:完善食品安全检测网络,对重点产品、高风险产品和进口产品进行重点监测。例如,在边境口岸设立快速检测站,对进口食品实施批批检验。
4.3 提升检测能力
更新检测设备:加大对基层检测机构的投入,引进高效液相色谱仪、质谱仪等先进设备,提升微生物污染、化学性污染等关键指标的检测效率。
培训技术人员:定期组织检测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提升其对新技术、新标准的掌握能力。例如,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开展联合攻关。
4.4 加强公众教育
开展宣传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册、开展食品安全周等形式,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自我保护能力。例如,针对边境地区消费者,重点宣传进口食品的合法标识、保质期等知识。
鼓励社会监督:建立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属实的消费者给予物质奖励。例如,参照中国“吹哨人”制度,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
4.5 推动国际合作
建立跨境协作机制:与邻近国家和地区签订食品安全合作协议,共同开展风险评估和应对工作。例如,与广西东兴市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时通报跨境食品安全风险。
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等国际组织活动,推动越南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接轨。例如,在进口食品检验检疫领域,采用国际通行的HACCP体系认证。
4.6 建立应急机制
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部门,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例如,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实施分级响应,确保在24小时内启动调查程序。
加强部门协调:建立由卫生部、农业部、市场管理局等部门组成的应急指挥部,统筹调配资源。例如,在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统一发布信息,避免谣言传播。
五、结论与展望
越南谅山省食品安全风险管控需从法律法规、监管体系、检测技术、公众教育、国际合作和应急机制等多方面系统推进。通过完善地方性法规、强化全链条监管、提升检测能力、加强公众教育、推动国际合作及建立应急机制,可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公众健康。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监管效率,以及如何通过政策激励引导企业主动提升食品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