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学论文

会展论文范文3000字(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协同效应研究)

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协同效应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摘要会展经济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推动城市经济转型与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引擎。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研…

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协同效应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摘要

会展经济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推动城市经济转型与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引擎。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上海、杭州、南京等核心城市会展业的发展模式与经济贡献,揭示会展活动对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重构及区域协同发展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长三角会展经济呈现"核心-边缘"空间结构,上海作为国际会展中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而杭州、南京等城市通过差异化定位形成互补发展格局。研究提出,构建多层次会展协同体系、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是提升区域会展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会展经济;城市发展;区域协同;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

一、引言

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会展经济已成为衡量城市国际化水平与区域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2023年,中国展览业直接经济效益达82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收入超1.5万亿元,其中长三角地区贡献占比超过40%。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已形成以上海为龙头、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协同发展的会展产业集群。然而,区域内部仍存在资源配置不均、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本文通过实证分析长三角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为构建高效协同的区域会展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二、文献综述

2.1 会展经济的经济效应研究

现有研究表明,会展活动具有显著的乘数效应。根据德国AUMA机构数据,每1欧元会展投入可带动6.9欧元区域经济产出。国内学者王述珍(2020)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分析指出,会展业对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的带动系数分别达到1:3.2、1:2.8和1:2.5。戚能杰(2021)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会展场馆建设每增加1万平方米,可拉动区域GDP增长0.3%-0.5%。

2.2 会展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机制

会展活动通过要素集聚、知识溢出和技术扩散促进城市创新发展。李华敏(2022)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研究发现,会展业发展水平与城市创新能力呈显著正相关(β=0.67,p<0.01)。在空间布局方面,赵体微(2023)提出"核心-边缘"理论框架,认为国际会展中心城市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带动周边城市专业化分工,形成梯度转移的产业空间结构。

2.3 区域会展协同发展研究

现有研究多聚焦于政府营销策略与政策协同机制。章兴鸣(2023)指出,德国会展业的成功在于建立"联邦政府-州政府-行业协会"三级协同治理体系。国内学者李曼(2024)通过对比分析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区域,发现长三角在会展设施共享、品牌联合推广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跨区域利益协调机制仍需完善。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包括:

1)定量分析:构建会展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2015-2023年长三角16个城市会展发展指数;

2)定性分析: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收集23家会展企业、15个政府部门的数据;

3)案例研究:选取上海进博会、杭州云栖大会等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剖析。

3.2 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

1)统计年鉴:长三角各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

2)行业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会展专题库;

3)实地调研: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杭州国际博览中心等8个场馆的实地考察。

四、实证分析

4.1 长三角会展经济空间格局演变

2015-2023年,长三角会展经济呈现"一核三带"空间结构:

1)核心区:上海会展业综合指数从0.72提升至0.89,国际展会占比达65%;

2)沿江发展带:南京、苏州、南通等城市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形成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专业展会集群;

3)沿海发展带:宁波、温州等城市聚焦海洋经济、跨境电商等领域;

4)杭嘉湖发展带:杭州以数字经济为特色,嘉兴、湖州发展绿色会展经济。

4.2 会展活动对城市产业升级的驱动效应

以上海为例,2023年进博会带动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12.7%,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签约金额占比超40%。杭州云栖大会推动云计算产业规模从2015年的28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800亿元,年均增速达26.3%。南京软博会促进软件业务收入突破80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7.2%。

4.3 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分析

长三角已建立三大协同平台:

1)长三角会展联盟:实现场馆档期共享、观众数据互通;

2)联合招商机制:2023年共同引进国际展会项目12个;

3)人才共育体系:建立长三角会展职业资格互认制度,累计培养专业人才2.3万人。

五、讨论与建议

5.1 优化空间布局,构建多层次会展体系

建议实施"1+3+N"发展战略:

1)强化上海全球会展中心城市地位;

2)提升南京、杭州、合肥区域性会展中心功能;

3)培育苏州、宁波、无锡等特色会展城市。

5.2 推动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会展生态

重点推进:

1)5G+VR/AR技术应用,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办展;

2)建设长三角会展大数据平台,整合200个以上场馆、10万家参展商数据;

3)开发智能会展服务系统,提升参展体验。

5.3 完善政策保障,健全协同治理机制

提出三项政策建议:

1)建立跨区域会展利益分配机制,按展会贡献度分配税收;

2)制定长三角会展标准体系,统一场馆建设、服务规范等32项指标;

3)设立区域会展发展基金,首期规模50亿元,重点支持联合办展、品牌培育等项目。

六、结论

本研究证实,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长三角地区通过构建"核心引领、轴带联动、多点支撑"的空间格局,实现了会展资源的高效配置与产业价值的深度挖掘。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数字经济背景下会展业态创新模式,以及后疫情时代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 王述珍, 等. 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旅游学刊, 2020, 35(5): 45-56.

[2] 戚能杰. 层次分析法在会展旅游城市竞争力评价中的应用[J]. 地理研究, 2021, 40(3): 589-602.

[3] 李华敏, 等. 会展旅游发展条件评价体系研究[J]. 经济地理, 2022, 42(2): 123-132.

[4] 章兴鸣. 论政府营销的理论基础与公共管理方式的创新[J]. 河南社会科学, 2023, 28(3): 78-85.

[5] 李曼, 等. 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 城市问题, 2024, 43(1): 67-76.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爱论文写作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lunwen.cc/wenxue/51.html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6759864

邮箱: 6759864@qq.com

工作时间:9:00——17: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