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教学相关文学论文聚焦审美能力培养,儿童文学以其丰富想象、生动情节与纯真情感,为儿童打开独特审美世界,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感受文本语言美、形象美与意境美,通过细致品读、角色体验等方式,挖掘作品深层审美意蕴,培养儿童审美能力,不仅能提升其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还能丰富情感体验、陶冶性情,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审美基础,促进其精神世界的成长。
儿童文学教学与儿童审美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
儿童文学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精神食粮,不仅承载着娱乐功能,更在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深入探讨了儿童文学教学对儿童审美能力的影响,分析了当前儿童文学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营造审美氛围等策略,有效提升儿童审美能力的途径,旨在为儿童文学教学与儿童审美教育的有机结合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儿童文学教学;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儿童时期是审美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良好的审美教育能够引导儿童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对其人格塑造和综合素质提升具有深远意义,儿童文学以其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语言和多样的艺术形式,成为培养儿童审美能力的重要载体,当前儿童文学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存在诸多问题,深入研究儿童文学教学与儿童审美能力培养的关系,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儿童文学教学对儿童审美能力的影响
(一)丰富审美感知
儿童文学作品涵盖了诗歌、童话、寓言、小说等多种体裁,每一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诗歌以其优美的韵律和节奏,让儿童感受语言的音乐美;童话通过奇幻的情节和生动的形象,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使其感知到故事的奇幻美;寓言则以简洁的故事蕴含深刻的道理,引导儿童领悟生活的哲理美,儿童在阅读这些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审美对象,从而丰富其审美感知。
(二)培养审美情感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蕴含着真挚的情感,如友情、亲情、勇气、善良等,当儿童沉浸在作品中时,会与主人公产生情感共鸣,体验到各种美好的情感,在阅读《夏洛的网》时,儿童会被夏洛和威尔伯之间深厚的友谊所感动,从而培养对友情的珍视和向往;在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会对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产生同情,增强对弱者的关爱之情,这些情感的体验有助于儿童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提升其审美情感。
(三)提升审美创造力
儿童文学为儿童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阅读过程中,儿童可以根据作品中的描述,在脑海中构建出丰富多彩的画面,甚至可以对故事进行改编和续写,在阅读《小王子》后,儿童可以想象自己与小王子一起在各个星球上旅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幻故事,这种想象和创造的过程,能够激发儿童的审美创造力,使其在审美活动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当前儿童文学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选择不当
部分教师在选择儿童文学作品时,过于注重作品的教育意义,而忽视了其审美价值,他们往往选择一些说教性较强的作品,这些作品虽然能够传达一定的道德观念,但缺乏艺术感染力,难以激发儿童的审美兴趣,一些教师对儿童文学作品的了解不够深入,不能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审美需求选择合适的作品,导致教学内容与儿童的审美水平脱节。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儿童文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儿童的主体地位和审美体验,这种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儿童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难以真正感受到儿童文学作品的审美魅力,在讲解童话故事时,教师只是简单地复述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而没有引导儿童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深入体验故事的情感和意境。
(三)审美氛围营造不足
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审美氛围,当前许多学校的儿童文学教学环境缺乏审美元素,教室布置单调,没有展示儿童文学作品和相关艺术作品的空间,学校组织的儿童文学活动也较少,缺乏与审美教育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儿童文学朗诵比赛、戏剧表演等,使得儿童缺乏在审美实践中锻炼和提升的机会。
儿童文学教学中培养儿童审美能力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内容,精选审美佳作
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审美需求,精心挑选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于低年级儿童,可以选择一些语言简单、情节生动、富有童趣的童话、儿歌等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的经典篇目,以及《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蒙学读物中的韵文部分,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和故事的趣味性,对于高年级儿童,则可以引入一些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内涵的作品,如《小王子》《草房子》等,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作品的主题和意义,提升其审美鉴赏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审美兴趣
- 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作品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儿童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的审美意境,在讲解《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时,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些荷花、荷叶的装饰,播放轻柔的音乐,让儿童仿佛置身于荷塘边,感受月色的宁静和荷花的美丽。
- 朗读教学法:朗读是感受儿童文学作品语言美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儿童有感情地朗读作品,通过语音、语调、节奏的变化,传达作品的情感和意境,在朗读诗歌时,教师可以指导儿童注意押韵和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美;在朗读童话时,可以让儿童模仿不同角色的声音和语气,增强故事的趣味性。
- 表演教学法:将儿童文学作品改编成戏剧进行表演,能够让儿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人物形象,同时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组织儿童将《三只小猪》的故事改编成戏剧,让他们分别扮演小猪、大灰狼等角色,通过表演展现故事的情节和冲突,感受作品的戏剧美。
(三)营造审美氛围,提供审美实践机会
- 教室环境布置: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置儿童文学作品展示区,展示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儿童绘画作品以及与作品相关的手工艺品等,营造一个充满审美气息的学习环境,还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一些儿童文学中的经典语句和精美插图,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
- 开展审美实践活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儿童文学朗诵比赛、戏剧表演、儿童文学创作比赛等活动,为儿童提供展示自己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平台,通过这些活动,儿童可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增强对儿童文学的热爱和兴趣。
儿童文学教学是培养儿童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营造审美氛围,能够有效激发儿童的审美兴趣,丰富其审美感知,培养其审美情感和审美创造力,在今后的儿童文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断探索和实践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和社会也应加强对儿童文学教学的支持和关注,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儿童审美能力发展的良好环境。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