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论文聚焦文艺学领域德尔菲法的应用,探讨如何借助此方法构建专家对美学经典价值的共识,德尔菲法作为一种系统分析方法,通过多轮匿名反馈与统计汇总,能充分汇聚专家智慧,在文艺学研究中,将其应用于美学经典价值探讨,可让不同专家独立发表见解,经多轮交流修正,逐步达成对美学经典价值判断、阐释等方面的共识,为文艺学研究提供更具科学性与权威性的观点支撑 。
德尔菲法在专家对美学经典价值共识构建中的应用
本文聚焦于文艺学领域,探讨德尔菲法在专家对美学经典价值共识构建中的应用,通过详细阐述德尔菲法的实施流程,分析其在收集专家意见、促进意见交流与整合方面的优势,结合文艺学中美学经典价值评估的实际案例,揭示该方法如何助力专家群体达成对美学经典价值的共识,为文艺学研究提供科学、系统的价值判断依据,推动学科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德尔菲法;文艺学;美学经典价值;共识构建
文艺学作为研究文学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对美学经典价值的评估与认定是其重要研究内容,美学经典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由于不同专家在学术背景、研究视角和审美偏好等方面存在差异,对美学经典价值的判断往往难以形成统一认识,德尔菲法作为一种结构化的专家咨询方法,通过多轮匿名调查与反馈,能够有效整合专家意见,促进共识的形成,将其应用于文艺学中美学经典价值共识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德尔菲法概述
德尔菲法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由美国兰德公司为避免集体讨论存在的屈从于权威或盲目服从多数的缺陷而首创,该方法通过匿名方式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经过多轮反馈与修正,使专家意见逐渐趋于一致,其核心特点包括匿名性、反馈性和统计性,匿名性保证了专家能够独立、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受其他专家影响;反馈性则通过将每轮调查结果反馈给专家,使其了解其他专家的意见,从而调整自己的判断;统计性对专家意见进行量化分析,为共识的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德尔菲法在美学经典价值共识构建中的实施流程
(一)确定专家小组
选择专家是德尔菲法成功的关键,在文艺学领域,应挑选具有深厚学术造诣、丰富研究经验且对美学经典有深入理解的专家,涵盖文学理论、美学、文化研究等多个相关学科,专家人数一般控制在 15 - 50 人之间,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意见的多样性。
(二)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是收集专家意见的工具,其设计应紧密围绕美学经典价值的评估维度展开,常见的评估维度包括艺术价值(如作品的创新性、表现力、技巧等)、文化价值(如作品所反映的时代文化、民族特色等)、历史价值(如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等)以及审美价值(如作品给读者带来的审美体验、情感共鸣等),问卷问题应具体、明确,便于专家进行量化打分或定性描述。
(三)第一轮调查
将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发放给专家,要求他们根据自己对美学经典的理解和判断,独立填写问卷,专家可以对美学经典的价值进行打分(如采用 1 - 10 分制),并阐述打分的理由和依据,鼓励专家提出对美学经典价值评估的其他看法和建议。
(四)整理与分析第一轮结果
对第一轮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计算各美学经典在不同评估维度上的平均分、标准差等统计量,了解专家意见的分散程度,对专家提出的定性意见进行分类和归纳,提炼出主要观点和争议焦点。
(五)反馈与第二轮调查
将第一轮调查的统计结果和专家定性意见整理后反馈给各位专家,同时附上新的调查问卷,在第二轮问卷中,可以针对第一轮调查中专家意见分歧较大的问题,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和参考数据,引导专家进一步思考和调整自己的判断,专家根据反馈信息,再次对美学经典价值进行评估和打分。
(六)重复反馈与调查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多轮反馈与调查,直至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一般认为,当专家意见的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等统计指标趋于稳定,且专家不再对调查结果提出实质性修改意见时,可认为共识已经形成。
德尔菲法在构建美学经典价值共识中的优势
(一)减少主观偏见
匿名性使得专家在表达意见时不受其他专家身份、地位和声誉的影响,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自己对美学经典价值的看法,避免了因从众心理或权威压力而导致的主观偏见。
(二)促进意见交流与整合
通过多轮反馈,专家能够了解其他专家的观点和依据,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视野,发现自身判断的不足,在交流过程中,不同观点相互碰撞、融合,有助于形成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促进共识的达成。
(三)提供量化依据
德尔菲法对专家意见进行量化分析,通过统计指标能够直观地反映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分散程度,这种量化的结果为共识的判断提供了客观、科学的依据,使美学经典价值的评估更加严谨、可靠。
案例分析:以某时期诗歌美学经典价值评估为例
(一)项目背景
选取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诗歌作品作为研究对象,邀请 20 位来自不同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文艺学专家参与德尔菲法调查,旨在构建对该时期诗歌美学经典价值的共识。
(二)实施过程
- 第一轮调查:设计包含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四个维度的调查问卷,发放给专家,回收问卷后,发现专家在艺术价值维度上的意见相对集中,而在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维度上存在较大分歧,对于某首诗歌所反映的时代文化特色,部分专家认为具有典型代表性,而另一部分专家则认为表现不够突出。
- 反馈与第二轮调查:将第一轮调查结果反馈给专家,并针对分歧较大的问题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和背景信息,在第二轮调查中,专家对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打分有所调整,意见分歧逐渐缩小。
- 第三轮调查:经过第二轮反馈后,专家意见进一步趋同,第三轮调查结果显示,各维度上的统计指标趋于稳定,专家对该时期诗歌美学经典价值的共识基本形成。
(三)结果分析
通过德尔菲法,专家们在该时期诗歌美学经典价值的评估上达成了较为一致的看法,认为该时期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创新性,能够运用独特的意象和语言传达情感;在文化价值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和文化风貌;在历史价值上,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审美价值方面,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体验,这些共识为进一步研究该时期诗歌的美学特征和文学史地位提供了重要依据。
结论与展望
德尔菲法在文艺学中专家对美学经典价值共识的构建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科学、系统的实施流程,能够有效整合专家意见,减少主观偏见,促进共识的形成,德尔菲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调查过程较为耗时、对专家素质要求较高等,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德尔菲法的实施细节,结合其他研究方法,如内容分析法、案例研究法等,提高美学经典价值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将德尔菲法应用于更广泛的美学经典领域,为文艺学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深入的理论支持。
德尔菲法为文艺学中美学经典价值共识的构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有助于推动学科研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