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论文中,对艺术作品及展览目录的参考文献引用标注十分重要,准确标注能让读者清晰了解研究资料来源,增强论文可信度与学术性,在标注艺术作品时,要涵盖作品名称、创作者、创作年代等关键信息;展览目录标注则需包含展览名称、举办地点、时间等要素,规范、准确的标注方式,有助于学术交流与知识传承,避免因引用不当引发的学术不端问题,保障论文质量。
在艺术学论文中引用艺术作品或展览目录时,需根据文献类型和引用场景选择规范的标注格式,具体可分为艺术作品目录、展览目录、古籍与传世作品三类场景,以下是具体标注方法及示例:
艺术作品目录的标注
若引用的是系统整理艺术作品的目录(如《中国古代书画目录》),需标注作品时代、作者、名称、形式、尺寸等核心信息,并注明目录来源。
示例:
《张灵〈朝仙图卷〉》,明,纸本设色,纵28厘米×横56厘米,收录于《中国绘画史图录·明朝卷》,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123页。
分析:
- 作品信息需包含时代、材质、尺寸,确保可追溯性。
- 目录来源需注明出版社及页码,便于读者查证。
- 若目录为电子资源,需补充获取路径及访问日期。
展览目录的标注
若引用的是展览图录(如博物馆展览目录),需标注展览名称、主办方、出版信息及具体作品页码。
示例:
《赵佶〈听琴图〉轴》,宋,绢本设色,147.2厘米×51.3厘米,收录于故宫博物院编《宋代书画精品展图录》,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8年,第89页。
分析:
- 展览名称需完整,主办方信息增强权威性。
- 出版信息需包含出版社及年份,电子资源需标注网址。
- 若引用展览评论,需注明评论者、文章标题及出版物。
古籍与传世作品的标注
若引用古籍中的艺术作品记载(如《书西书录解题》),需标注责任者、书名、版本及页码,并遵循古籍标注规范。
示例:
余绍宋《书西书录解题》记载,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影印本,第14-17页。
分析:
- 古籍需注明版本(如影印本、点校本)及出版信息。
- 若作品为传世珍品(如《千里江山图》),需标注收藏地及图录信息。
- 责任者不明时,以书名首字排序,并标注“佚名”。
通用标注原则
-
文献类型标识:
- 专著:[M]
- 期刊论文:[J]
- 学位论文:[D]
- 电子资源:[EB/OL]
- 展览图录:[Z](可自定义为展览目录)
-
格式规范:
- 中文文献:作者. 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 英文文献:作者. 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 电子资源:作者. 题名[文献类型标识/OL]. 获取路径. 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
特殊场景处理:
- 转引文献:需注明原文献及转引来源,如“转引自XXX,第X页”。
- 多次引用:首次引用需完整信息,后续可简写为“作者,题名,页码”。
- 非英语文献:需提供英文翻译及原文标注。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