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艺术教育方向
《审艺学理念下艺术教育的创生性空间》
期刊:艺术研究 | 2021年第001期
探讨审艺学对艺术教育模式创新的推动作用,提出以“创生性空间”重构艺术教育体系。《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学校艺术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期刊:大众文艺 | 2021年第004期
分析农村艺术教育困境,提出依托高校帮扶优化师资、革新教学理念等解决方案。《从<放牛班的春天>看艺术教育对儿童的影响》
期刊:大众文艺 | 2021年第005期
以电影为例,论证艺术教育在激发儿童创造力、培养情感表达中的关键作用。《理工科院校艺术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期刊: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 2003年第1期
构建针对理工科院校艺术专业的多维评价体系,强调技术与艺术融合的培养模式。《跨界融合理念下高职艺术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期刊: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 2021年第007期
提出通过整合课程目标与内容,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型艺术人才。
二、艺术鉴赏方向
《剪切与细节——1997版电影<洛丽塔>的细节艺术鉴赏》
期刊:大众文艺 | 2021年第007期
从叙事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电影中特写镜头的艺术价值,揭示细节对氛围渲染的作用。《基于VR技术的高职艺术鉴赏微课设计与实践分析》
期刊:东京文学 | 2021年第001期
探索VR技术在艺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提出沉浸式学习模式的设计框架。《慕课视野下的高职高专艺术鉴赏课程改革——以海南工商职业学院为例》
期刊:海南工商职业学院学报 | 2021年
结合慕课优势,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解决传统艺术鉴赏课程形式单一的问题。《浅谈艺术鉴赏对高职学生审美情操的影响》
期刊:美术文献 | 2021年第003期
论证艺术鉴赏在完善人格、激发创造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出教学优化策略。《贝伦森文艺复兴绘画艺术鉴赏理论历史评析》
学位论文 | 世界史 | 2020年
系统评述贝伦森的“品质感”理论,分析其对宗教绘画与人物形象画归属判定的影响。
三、艺术理论方向
《现代媒介与传统艺术创新》
期刊:江苏社会科学 | 2020年第6期
探讨媒介发展对艺术表现形式的影响,以《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案例分析新媒介的活化作用。《论新媒介的形式与规则及其对当代艺术的影响》
期刊:现代传播 | 2020年第8期
从新材料、新工具等角度,分析新媒介如何催生波普艺术、装置艺术等当代艺术形式。《“沉浸”的核心要义与文化逻辑》
期刊:南京社会科学 | 2022年第2期
跨学科审视“沉浸”现象,构建其理论脉络,探讨沉浸产业的现代性转向。《用“中国智慧”营造国产影片的民族化美学风格》
期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 2022年第3期
总结中国电影民族化美学传统,提出运用“艺术智慧”与“美学智慧”的创作路径。《邓以蜇艺术学研究的现代学术视野与方法》
期刊: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20年第004期
分析邓以蜇如何通过本体诠释方法挖掘中国艺术史范畴,彰显民族文化与艺术。
四、艺术设计方向
《视错觉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学位论文 | 环境艺术设计 | 2016年
探讨视错觉原理在空间设计中的运用,提出增强视觉层次感的策略。《扎染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学位论文 | 服装设计 | 2016年
分析扎染工艺的审美特征,提出其在现代服装中的创新应用方法。《和服纹样中的日本艺术美》
学位论文 | 纺织品设计 | 2016年
解读和服纹样的符号意义,揭示其蕴含的日本传统美学思想。
五、跨学科研究方向
《音乐和园林的相通之处及音乐在园林中的应用》
期刊: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 2000年第1期
从形式美、空间序列等角度,探讨音乐与园林艺术的共通性及融合路径。《互动艺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期刊:画刊 | 2005年第2期
分析互动艺术的特征与技术支撑,预测其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