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论文期刊编辑视角下,写作规范至关重要,编辑注重论文结构合理性,要求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内容上强调观点明确、论证充分,数据资料需真实可靠、来源清晰,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规范,避免模糊与歧义,遵循学术道德规范,杜绝抄袭剽窃等行为,严格遵循这些写作规范,有助于提升论文质量,使其更符合期刊要求,增加录用几率,推动人文社会领域学术交流与发展。
从期刊编辑的视角出发,人文社科类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需兼顾学术严谨性与表达规范性,以下从选题、结构、内容、语言及格式五个维度展开论述:
选题规范:精准定位,避免“三忌”
-
忌空泛
选题需避免“战略”“均衡”等宏大词汇,如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改为《人际关系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缩小研究范围提升针对性,编辑建议通过CSSCI期刊目录或掌桥科研等平台,结合研究热点与自身专长筛选细分领域。 -
忌冷僻
冷门选题虽具独创性,但易因缺乏学术对话空间而难以发表,研究“明代漕运制度中的民间信仰”需评估其与现有研究的关联性,若无法填补理论空白或解决现实问题,则价值有限。 -
忌老旧
经典议题需通过新视角或新方法创新,如研究“城乡二元结构”,可结合数字鸿沟或流动人口数据,采用空间计量分析,而非重复前人结论。
结构规范:逻辑闭环,层次分明
-
简洁性不超过20字,副标题调整研究角度。《公共生活的变迁与婚姻道德价值理念的嬗变——从“富二代校园征婚选校花”透视我国当代婚姻异化现象》。
-
学术性:避免“浅析”“之我见”等主观表述,采用“现象+理论视角”结构,如《网络新闻的失范及其传播过程的伦理规范》。
-
功能定位:浓缩研究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避免自我评价(如“本文认为”)。
-
写作技巧:采用“研究背景→研究问题→方法→发现→贡献”五段式,字数控制在250-500字。《潇洒的社会心理基础及其特征》“潇洒是社会主体的一种行为方式和心理体验……并代表着时代发展的趋向。”
-
逻辑框架:推荐“总起-分论-或“三段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研究“数字劳动异化”时,可先界定概念,再通过访谈数据揭示平台算法对劳动者主体性的侵蚀,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
层级编码用“1、2、3”,二级标题用“1.1、1.2”,三级标题用“1.1.1、1.1.2”,保持上下文连贯。
内容规范:创新与规范并重
-
理论工具化
避免“贴标签”式引用理论,需将理论转化为分析框架,用布迪厄的“文化资本”概念分析农民工子女教育策略时,需明确其如何解释经验材料,而非仅在文献综述中罗列理论。 -
方法适配性
- 量化研究:需说明样本策略(如分层抽样)、数据收集工具(如问卷设计)及分析方法(如回归分析)。
- 质性研究:需展示编码表、主题树及分析技术(如NVivo软件辅助)。
- 混合方法:需论证三角验证的必要性,如通过访谈补充问卷数据。
-
文献综述批判性
按“组织文献→评价文献→引出研究空白”三步撰写,在“数字劳动”研究中,可先梳理国内外研究脉络,再指出其未涉及平台算法对劳动者心理的影响,最后提出自身研究的独特贡献。
语言规范:精准与规范并举
-
学术表达
- 避免半文半白或网络用语,如用“阐释”替代“解释一下”。
- 慎用第一人称,如将“我认为”改为“本研究表明”。
-
格式统一
- 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或著者出版年制,确保著录项齐全(如作者、标题、期刊名、年份、页码)。
- 经典著作需引用最新版本,如《资本论》引用2018年中央编译局版。
-
错别字校对
编辑建议使用Grammarly等工具辅助检查,避免“的”“地”“得”混用等低级错误。
格式规范:细节决定成败
-
排版要求 居中,作者姓名(拼音)及单位信息置于标题下方。
关键词3-5个,用分号隔开,如“数字劳动;平台经济;异化理论”。
-
图表规范
- 图表需有编号和标题,如“表1 数字劳动者日均工作时长分布”。
- 数据来源需在图注中说明,如“数据来源:2023年外卖平台调研”。
-
致谢规范
致谢需具体,如“感谢导师XXX在理论框架构建中的指导”,避免泛泛而谈。
编辑视角的写作建议
-
投稿前自查
- 是否吸引人且符合学术品位。
- 核对参考文献是否覆盖近五年核心文献。
- 确认数据来源是否可追溯(如公开数据库或原始访谈记录)。
-
回应审稿意见
- 对编辑提出的修改建议需逐条回复,如“根据建议,已在第3页补充了样本量计算过程”。
- 避免强硬反驳,如将“本研究无需讨论伦理问题”改为“本研究已通过XX大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
学术伦理
- 匿名化处理访谈对象信息,如用“受访者A”替代真实姓名。
- 避免数据造假,如量化研究需公开原始数据集。
人文社科论文的写作规范是学术严谨性的体现,需在选题创新、结构逻辑、内容深度、语言规范及格式细节上精益求精,通过持续实践“问题驱动、理论工具、方法适配、论证闭环、反思伦理”原则,研究者方能逐步成长为成熟的学术生产者。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