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农学论文

农业资源利用论文与学术资源整合:土壤试验站与数字平台联动

农业资源利用领域,论文研究与学术资源整合至关重要,土壤试验站作为实地研究关键场所,能获取一手土壤数据与实验成果,数字平台则凭借强大存储、分析与传播能力,汇聚海量…

农业资源利用领域,论文研究与学术资源整合至关重要,土壤试验站作为实地研究关键场所,能获取一手土壤数据与实验成果,数字平台则凭借强大存储、分析与传播能力,汇聚海量学术资源,二者联动意义重大,土壤试验站为数字平台提供真实、精准数据支撑,丰富其资源库;数字平台助力土壤试验站,实现数据高效管理、成果广泛共享,推动农业资源利用研究创新发展,提升研究效率与质量 。

土壤试验站与数字平台联动

在农业资源利用领域,土壤试验站与数字平台的联动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核心路径,通过构建“感知-传输-分析-决策”的数字化闭环,土壤墒情监测站、高智能土壤检测系统等硬件设施与智慧云平台、数字孪生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了土壤环境透明化管理、水资源精准调配及病虫害智能预警,本文结合河南智慧农场、荆门郑家湾灌区等实践案例,系统分析联动机制的技术架构、应用成效及学术资源整合路径,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农业资源利用;土壤试验站;数字平台;智慧农业;资源整合

农业资源利用的效率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与生态可持续发展,传统农业依赖经验决策,存在资源浪费、环境压力加剧等问题,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土壤试验站与数字平台的联动成为破解资源约束的关键,通过实时采集土壤、气象、作物生长数据,结合AI算法模型生成精准农事指令,可显著提升水肥利用率、降低劳动强度,推动农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土壤试验站与数字平台联动的技术架构

1 硬件层:多参数感知与传输网络

土壤试验站的核心是集成多维度传感器的硬件系统,以智测云联土壤墒情监测站为例,其前端感知层包含:

  • 土壤传感器:监测10cm、20cm、30cm土层的水分含量、电导率、pH值及氮磷钾含量;
  • 气象传感器:采集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降水量、风速风向;
  • 生物传感器:监测根腐病、土传病害及益生菌活性。

数据通过4G/5G、北斗卫星或LoRa无线通信模块实时上传至云端,解决偏远地区信号覆盖难题,荆门郑家湾灌区部署的52处量测水设备,可精准掌握各分水口实时取水量,为水资源调度提供数据支撑。

2 平台层:智能分析与决策引擎

数字平台采用微服务架构,构建多维度数据管理系统:

  • 数据可视化:通过热力图、趋势曲线展示土壤参数空间分布,如长三角水稻种植区平台生成的“水肥耦合”模型,可预测未来30天参数变化;
  • AI算法模型:结合作物生长周期(如小麦灌浆期)与历史数据,自动匹配最佳参数范围,当10cm土层水分<16%时,系统同步推荐增施钾肥以提升千粒重;
  • 预警与决策:干旱季节提前7-10天发布预警,指导抗旱灌溉;雨季实时监测土壤含水量饱和度,结合降水数据预测内涝风险。

3 应用层:闭环管理与生态闭环

联动系统支持开放API接口,与智能灌溉、变量施肥、无人农机等装备深度融合。

  • 河南智慧农场:监测站部署后,人工巡检成本下降70%,灌溉决策响应速度提升8倍,综合收益增长28%;
  • 百果园基地:无人农机搭载北斗导航系统,沿预设路线精准作业,机械臂自动完成移栽、覆土,单日作业面积达20亩,效率提升10倍;
  • 博士农场:通过农药残留、病原菌传感器实时监测作物健康,结合AI模型预测病虫害风险,指导精准防治。

联动机制的应用成效与学术价值

1 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 水资源:数字孪生灌区通过“需水预测-优化调度-预演评估”闭环管理,使氮肥利用率提升18%,面源污染减少40%;
  • 劳动力:环球软件数字农场云平台实现“一人管百亩”,人工成本降低90%;
  • 能源:太阳能供电系统配合蓄电池储能,适应不同气候条件,减少化石能源依赖。

2 学术资源整合路径

联动机制为农业资源利用研究提供了海量数据与实证场景,推动学术资源整合:

  • 跨学科研究:融合农学、信息科学、经济学方法,构建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如土地产出率、农业用水效率系数);
  • 定量分析:基于历史数据建立区域土壤特性模型,通过机器学习预测参数变化趋势;
  • 比较研究:对比传统农业与智慧农业的投入产出比,验证技术经济可行性。

挑战与对策

1 技术瓶颈

  • 数据标准不统一:需制定柏林核心数据(Dublin Core)等国际标准,规范数据描述与格式转换;
  • 信息安全风险:建立加密传输通道与权限管理系统,防止数据泄露与篡改。

2 制度保障

  • 法律规范:完善农业数据共享法规,明确政府、企业、农户的数据权益;
  • 政策支持:设立专项基金,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参与技术攻关与示范推广。

3 人才培育

  • 复合型人才:加强农学与信息技术交叉学科建设,培养既懂农业又懂数据的“新农人”;
  • 农民培训:通过数字平台开展在线教育,提升农户数字化技能。

土壤试验站与数字平台的联动,是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创新实践,通过硬件感知、平台分析与装备联动,实现了资源精准配置与生产效率跃升,需进一步突破技术瓶颈、完善制度保障、强化人才支撑,推动联动机制向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 土壤墒情监测站:构建农业墒情监测的立体网络
  2. 智慧云农:高智能土壤检测系统开启精准农业新时代
  3. 数字农场云平台助力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
  4. 荆门观察|数字孪生平台打破传统管理模式:土壤墒情自动感知 故障发现缩短至秒级
  5. 李伯重. 明清江南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明清江南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探讨之三[J]. 农业考古, 1985(2):150-163.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爱论文写作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lunwen.cc/nongxue/862.html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6759864

邮箱: 6759864@qq.com

工作时间:9:00——17: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