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农学论文

化学农药减量的农学论文生态风险

化学农药减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减量过程中存在生态风险,农药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减量需综合运用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天敌…

化学农药减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减量过程中存在生态风险,农药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减量需综合运用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天敌及精准施药技术,同时推广生物农药,减量不当可能引发害虫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下降等问题,需加强农药风险监测预警,科学评估生态风险,确保减量行动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化学农药减量下的农学实践与生态风险评估

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化学农药减量成为农业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文探讨了化学农药减量的农学实践措施,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等替代技术的运用,并分析了化学农药减量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如病虫害爆发风险增加、天敌种群动态变化、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等,提出了降低生态风险的策略,旨在为化学农药减量政策的科学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化学农药减量;农学实践;生态风险;可持续发展

化学农药在保障农作物产量、防治病虫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长期大量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为了实现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化学农药减量成为必然趋势,化学农药减量并非简单的减少用量,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农学措施和生态影响,以确保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同时,保障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态风险。

化学农药减量的农学实践措施

(一)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常见的生物防治措施包括:

  1. 天敌昆虫的引入与释放: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释放瓢虫防治蚜虫等,通过增加天敌昆虫的数量,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的种群密度。
  2. 微生物制剂的应用: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t)制剂,对多种鳞翅目害虫具有特异性杀虫作用,且对环境友好,还有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等,可用于防治不同的病虫害。
  3. 性信息素诱捕:利用害虫的性信息素制成诱捕器,诱捕雄性害虫,干扰其交配,从而降低害虫的繁殖率。

(二)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因素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具有无污染、不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常见的物理防治措施包括:

  1. 灯光诱捕: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等,诱捕并杀死害虫。
  2. 色板诱捕:根据害虫对不同颜色的趋性,设置黄色、蓝色等色板,诱捕蚜虫、白粉虱等害虫。
  3. 防虫网覆盖:在农田周围或作物上方设置防虫网,阻止害虫的侵入和传播。

(三)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是通过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和栽培管理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常见的农业防治措施包括:

  1. 轮作倒茬: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顺序,避免同科作物连作,减少病虫害的积累和传播。
  2. 合理密植:根据作物的生长特性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确定种植密度,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3. 科学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避免过量施肥导致作物生长过旺,增加病虫害的易感性,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化学农药减量可能带来的生态风险

(一)病虫害爆发风险增加

化学农药的减量可能导致部分病虫害的控制效果下降,尤其是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病虫害可能会迅速扩散和爆发,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在一些地区,由于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的发生量明显增加,导致水稻减产。

(二)天敌种群动态变化

化学农药的减量可能会影响天敌昆虫的种群数量和动态,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可以为天敌昆虫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有利于其种群的增长和繁衍;如果病虫害爆发,天敌昆虫可能无法及时控制害虫的种群密度,导致害虫与天敌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一些生物防治措施的引入也可能会对本地天敌种群产生竞争或抑制作用。

(三)土壤生态系统影响

化学农药的减量可能会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虽然化学农药的减少可以降低土壤污染的风险,但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措施的实施可能会改变土壤中的生物群落结构,一些微生物制剂的使用可能会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进而影响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功能,轮作倒茬等农业防治措施也可能会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四)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害虫

在化学农药大量使用的情况下,一些次要病虫害可能会被抑制,当化学农药减量后,这些次要病虫害可能会因为失去了化学农药的控制而迅速上升为主要害虫,对农作物造成新的威胁,在一些果园中,由于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介壳虫、红蜘蛛等次要害虫的发生量明显增加。

降低化学农药减量生态风险的策略

(一)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

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和发展趋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根据监测结果,科学制定防治方案,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防止病虫害的扩散和爆发。

(二)优化生物防治技术

加强对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生物防治的效果和稳定性,筛选和培育高效的天敌昆虫品种,优化微生物制剂的生产工艺和使用方法,要注意生物防治措施与其他防治措施的协调配合,形成综合防治体系。

(三)合理规划农业种植结构

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规划农业种植结构,避免单一作物的大面积连作,推广间作、套种等种植模式,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可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四)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

提高农民对化学农药减量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让农民了解化学农药减量的农学实践措施和生态风险,掌握科学的防治方法和技术,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防治水平和生态保护意识。

化学农药减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带来一定的生态风险,通过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等农学实践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要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优化生物防治技术、合理规划农业种植结构和加强农民培训等技术指导,降低化学农药减量带来的生态风险,才能实现化学农药减量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化学农药减量生态风险的研究,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技术措施,为农业的绿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爱论文写作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lunwen.cc/nongxue/3735.html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6759864

邮箱: 6759864@qq.com

工作时间:9:00——17: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