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农学论文

DNA指纹技术的农学论文品种鉴定

DNA指纹技术应用于农学论文中的品种鉴定:该技术通过分析生物体DNA的独特性,为农作物品种提供精准“身份标识”,在农学研究中,它可有效区分不同品种,解决传统形态…

DNA指纹技术应用于农学论文中的品种鉴定:该技术通过分析生物体DNA的独特性,为农作物品种提供精准“身份标识”,在农学研究中,它可有效区分不同品种,解决传统形态学鉴定易受环境影响、准确性低的问题,利用特定DNA片段作为分子标记,构建品种指纹图谱,实现快速、准确品种鉴定,对保护品种权、打击假冒伪劣种子、指导农业生产及育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DNA指纹技术在农作物品种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聚焦DNA指纹技术在农作物品种鉴定中的应用,阐述了其原理,分析了SSR、SNP等常用技术,介绍了全国农作物品种DNA指纹库公共平台,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了该技术在品种真实性鉴定、纯度检测、同质化育种规避及品种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效果,并探讨了其优势与局限性,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DNA指纹技术;农作物品种鉴定;SSR;SNP;DNA指纹库

农作物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鉴定是农业种质资源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对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维护市场秩序、激励育种原始创新意义重大,传统鉴定方法依赖种子、幼苗及植株的形态特征和农艺性状,存在时间长、费用高、占用土地和应用局限等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DNA指纹技术凭借其快速、准确、不受环境影响等优势,在农作物品种鉴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DNA指纹技术原理及常用技术

(一)原理

DNA指纹技术基于不同个体或品种间DNA序列的差异,每个个体的DNA序列具有独特性,除基因突变外相对稳定,通过特定技术扩增和分离DNA片段,形成特征性图谱,如同人的指纹一样,可用于个体或品种的识别。

(二)常用技术

  1. SSR(简单重复序列)技术:SSR位点是包含1 - 6个碱基的简单重复序列片段,在同一物种的不同品种中,序列的重复数量不同,片段长短存在差异,区分度高,通过检测位点片段的长度,可判别品种身份,该技术相对成熟,在各类农作物种子纯度及品种真实性鉴定中广泛应用,在小麦品种真实性SSR分子标记法鉴定标准中,一个位点在不同小麦品种中的片段长度能达到30多种类型。
  2. 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技术:作为第三代分子标记技术,SNP标记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它具有高通量位点和高通量样品的检测优势,数据分析效率、数据兼容性、规模化和自动化水平大幅提升,在玉米品种真实性鉴定中,基于SNP标记法鉴定标准中的96个位点,抽取6000多份审定玉米杂交种、3000多份自交系标准指纹进行验证,区分度分别达到99.14%和99.24%。
  3. 其他技术:还包括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等技术,RFLP利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差异检测生物个体间差异,但多态信息含量在不同作物上差异较大;RAPD可在无物种分子生物学研究基础上构建基因组指纹图谱,但受反应条件影响大,重复性低;AFLP结合了RFLP和PCR的特点,多态性丰富,但操作相对复杂。

DNA指纹技术在农作物品种鉴定中的应用平台

(一)全国农作物品种DNA指纹库公共平台

2022年4月,由农业农村部主办、全国农技中心承办的全国农作物品种DNA指纹库公共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集纳了玉米、水稻、小麦、向日葵等1.6万个品种的SSR、SNP指纹数据信息,实现了“农作物DNA指纹档案”的线上共用共享。

(二)平台构建方式

为确保DNA指纹数据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构建采取平行试验、多家联合、交叉验证的方式,每个样品至少由两家建库单位开展平行实验,结果一致才可进入共享平台,每个品种的检测数据汇集成一个图谱数据库,相当于为每个品种量身定制了独一无二的“分子身份证”,通过调取“身份证”信息可直接进行比对。

DNA指纹技术在农作物品种鉴定中的应用案例

(一)品种真实性鉴定

在“金粳818”水稻品种侵权案件中,采用SSR标记法检测侵权品种的20个特异性位点,鉴定结果显示其与原始品种的遗传相似度达99.8%,该证据被法院采信后判定侵权方赔偿300万元,这表明DNA指纹技术能为品种权维权提供关键证据,有效保护育种者的合法权益。

(二)品种纯度检测

传统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检测品种纯度,需选大片地种植,至少在一个作物生长周期持续观察测定,耗时费力,而应用DNA指纹技术,如SSR技术检测一个样品,只需20 - 40粒种子,一个实验员3个工作日就可以完成,且受人为因素影响极小,能准确检测出品种的纯度。

(三)避免同质化育种

随着现代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加快,品种数量迅速增加,同质化品种多、突破性品种少的问题凸显,DNA指纹库平台为避免同质化育种提供了“参考数据库”,育种者可通过比对指纹数据,了解已有品种的遗传信息,避免培育出与现有品种高度相似的品种,提高育种效率和创新性。

(四)蔬菜品种鉴定

蔬菜种类多、品种数量大,目前我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数量已超过2万个,其中蔬菜品种占比较大,且同质化品种较多,蔬菜种子价格昂贵,假冒伪劣侵权概率高,DNA指纹检测在蔬菜领域的需求更广、作用更大,对一些经济价值高的蔬菜品种进行DNA指纹鉴定,可有效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保障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DNA指纹技术在农作物品种鉴定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一)优势

  1. 快速准确:相比传统鉴定方法,DNA指纹技术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鉴定,且准确性高,可检测出品种间1个碱基位点的差异。
  2. 不受环境影响:不受作物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的限制,可在种子、幼苗或植株的任何阶段进行检测。
  3. 高通量检测:SNP等技术的发展实现了高通量位点和高通量样品的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
  4. 数据可共享:全国农作物品种DNA指纹库公共平台的建立,实现了数据的线上共用共享,避免了标准样品来源和鉴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二)局限性

  1. 样本污染:对样本的纯度要求较高,如果样本受到污染,可能会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性。
  2. 成本较高: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成本有所降低,但对于一些基层单位和小规模育种者来说,检测成本仍然较高。
  3. 技术复杂性:需要专业的实验设备和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

结论与展望

DNA指纹技术在农作物品种鉴定中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有效解决传统鉴定方法存在的问题,为品种真实性鉴定、纯度检测、同质化育种规避和品种权保护等提供了有力支持,全国农作物品种DNA指纹库公共平台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该技术在种业领域的应用。

应继续加强DNA指纹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降低检测成本,提高检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扩大指纹库的覆盖范围,将更多的农作物品种纳入其中,构建覆盖更多作物的指纹数据库体系,还应加强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农业种质资源管理和种业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保障。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爱论文写作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lunwen.cc/nongxue/3117.html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6759864

邮箱: 6759864@qq.com

工作时间:9:00——17: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