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农学论文

论文指导关于天水农村水污染治理问题及策略思考

本文聚焦天水农村水污染治理问题,分析其现状、成因及面临的挑战,提出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技术支撑、提升公众意识等治理策略,旨在为天水农村水污染治理提供…

一、引言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天水农村地区的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农村水污染不仅影响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还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深入探讨天水农村水污染治理问题,提出有效的治理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天水农村水污染治理现状

(一)治理成效

近年来,天水市高度重视农村水污染治理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自2020年起整市开展治理工作,累计投入资金8.58亿元,实施覆盖51个乡镇203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87个。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34座,日处理规模达1.9万m³,铺设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管网210km,污水治理率达到28.86%。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方面,2020—2022年连续3年对域内农村黑臭水体开展摸底排查,建立监管清单。2021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推进治理,共治理农村黑臭水体52条,治理率达到85.25%。

(二)治理措施

  1. 系统谋划布局:市委、市政府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大盘子”,紧密结合县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村庄人口规模、居住密集度、污水产生量等综合因素,编制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领导定期深入一线督查调研,不定期召开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做法。

  2. 强化项目引领:明确“三个优先”原则,优先实施省上确定的试点项目、优先实施沿河和水源地区域的项目、优先实施管网已铺设乡镇和行政村的项目,将项目向人口密集、污水产生量大、群众需求迫切、实施条件成熟的乡镇和村庄倾斜。

  3. 建立长效机制:出台《天水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指导意见》,探索建立以县区政府为责任主体、乡镇政府为管理主体、村级组织为落实主体、农户为受益主体、运行维护机构为服务主体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管理体系,各县区相继出台县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办法,保障设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

三、天水农村水污染治理面临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1. 政策执行偏差:个别乡镇党委、政府在贯彻落实上级政策要求时存在偏差,一些领导干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甚至出现损害生态环境被相关部门追责问责的情况。

  2. 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部分群众认为环境保护是政府、干部的事情,与自家关系不大,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不愿参与镇村环保事业。在环保措施落实牵扯个人利益时,持消极态度,如对农村厕所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工作的配合度较低。

(二)资金投入不足

  1. 地方财力支撑能力有限:农业农村环境保护工程项目投资巨大,地方财力难以支撑,完成谋划项目资金缺口巨大。例如,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和运维管理,但地方财政资金有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2. 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在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大水漫灌的情况,资金分配不够精准,导致一些项目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影响了治理效果。

(三)治理技术难题

  1. 技术规范性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当中还存在技术规范性差、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不同地区采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差异较大,部分处理设施难以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导致污水排放不达标,对农村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 缺乏高效低成本处理技术: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缺乏高效低成本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一些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虽然处理效果好,但建设和运行成本较高,农村地区难以承受。同时,适合农村特点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研发不足,无法满足农村污水治理的实际需求。

(四)面源污染严重

  1. 化肥农药使用不当:化肥的过量使用影响土壤结构,导致土壤PH值降低,对植物生长不利,还会引起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土壤辐射污染,使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结构破坏、蓄水能力下降。农药的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农药残留会通过雨水冲刷等方式进入水体,污染农村水源。

  2. 农膜回收困难:残留农膜导致水分渗透量减少、土壤含水量下降、土地抗旱能力削弱,甚至导致地下水难下渗,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同时,残留农膜影响作物根系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影响灌溉和施肥,使作物产量下降。目前,天水市农膜回收体系尚不完善,回收率较低,大量农膜残留在农田中,对农村水环境构成潜在威胁。

  3. 畜禽养殖污染: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畜禽粪污呈现总量大、利用不充分的特点。畜禽粪便废弃物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会释放一些刺激性的气体,污染空气,影响周围人群健康。畜禽粪便污水中含有很多浓度高的病原体,随便排放这些污水,流入地表中,会对周围淡水资源造成污染。此外,畜禽粪便排放物中钠盐和钾盐含量高,如果长期排放浓度过高,会导致土壤结构发生变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四、天水农村水污染治理策略

(一)加强政策引导,提高思想认识

  1. 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生态文明教育,通过开展培训、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大家对农村水污染治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将农村水污染治理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2. 强化基层组织保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水污染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村级环保组织,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对农村环境卫生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二)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

  1. 增加财政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水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重点支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黑臭水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项目。设立农村水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补贴和奖励,鼓励农民和企业参与农村水污染治理。

  2.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水污染治理。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水污染治理项目的信贷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为农村水污染治理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例如,可以采用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三)强化技术支撑,提升治理水平

  1. 推广适用技术:加强对农村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结合天水农村实际情况,筛选和推广一批适合农村特点的污水处理技术和工艺,如人工湿地、生物滤池、稳定塘等生态处理技术,以及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等。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污水处理技术的操作和维护能力。

  2. 加强技术规范和标准建设:制定和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规范和标准,统一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要求,提高污水处理的规范化水平。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管和监测,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达标排放。

(四)加强面源污染防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1. 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实施精准施肥,结合天水实际,分区域、分作物制定化肥施用限量标准和减量方案,改进施肥方式,推广应用机械施肥、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等措施,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拓宽畜禽粪肥、秸秆和种植绿肥的还田渠道,在更大范围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推进科学用药,推广应用高效低风险农药,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推进精准施药,提高农药利用效率。

  2. 加强农膜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废旧农膜回收网络体系,因地制宜调减作物覆膜面积,大力推进废旧农膜机械化捡拾、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群众参与”的废旧农膜整治模式,提高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和处置水平。加强农膜回收重点县建设,推动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落实回收责任。

  3. 加强养殖业污染防治: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依法编制实施各县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管理制度,依法合理施用畜禽粪肥,改造提升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粪肥还田利用示范基地,推进种养结合,畅通粪肥还田渠道。

五、结论

天水农村水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天水市在农村水污染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着思想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治理技术难题和面源污染严重等问题。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技术支撑和加强面源污染防治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天水农村水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农村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实现农村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爱论文写作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lunwen.cc/nongxue/142.html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6759864

邮箱: 6759864@qq.com

工作时间:9:00——17: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