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开题报告聚焦图书情报学领域,运用信息计量分析方法展开研究,重点探讨CiteSpace与VOSviewer这两款工具在其中的应用,CiteSpace和VOSviewer作为可视化分析软件,在揭示学科知识结构、研究热点与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报告旨在借助这两款工具对图书情报学相关文献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为该领域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助力学科发展与创新 。
CiteSpace与VOSviewer应用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学科发展需求
图书情报学作为信息科学的核心分支,正面临数字化转型与知识服务创新的双重挑战,根据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数据,2008-2012年间知识服务领域论文年均增长率为15.6%,但研究同质化现象严重,73.6%的论文停留在现象描述层面,在此背景下,信息计量分析成为突破研究瓶颈的关键工具,通过可视化技术揭示学科知识网络的结构特征与演化规律。
2 技术工具革新
CiteSpace与VOSviewer作为国际主流的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分别由美国德雷赛尔大学与荷兰莱顿大学开发,前者以动态演化分析见长,可生成时间线图谱追踪研究主题变迁;后者以聚类可视化为核心,支持大规模数据的多维度关联分析,两者互补特性为图书情报学研究提供了从微观文献关联到宏观知识网络的全景式分析框架。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际研究进展
美国学者Anthony Trippe于2002年提出"专利信息学"概念,推动专利分析从人工检索向计算机挖掘转型,Byungun Yoon团队通过文本挖掘技术构建专利网络,成功识别高新技术领域的技术空白点,在医学领域,VOSviewer已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研究文献的聚类分析,例如区分"基层治理"与"数字治理"等细分研究方向。
2 国内研究特征
中国图书情报学界对信息计量工具的应用呈现三大特点:
- 数据源扩展:大连理工大学等机构成功将CSSCI、CNKI数据库导入CiteSpace,突破了传统WOS数据限制。
- 方法论创新:张晓林等核心作者通过h指数模型,从400篇知识服务论文中筛选出65位高影响力学者,构建了学科知识图谱的骨干网络。
- 实践导向:2009-2011年研究热点回归基础理论,数字图书馆、引文分析等传统议题占比达62%,反映学科对理论体系的重构需求。
与方法
1 研究框架设计
本研究构建"三维分析模型":
- 时间维度:利用CiteSpace的时区视图功能,分析2000-2025年图书情报学研究的主题演进路径。
- 空间维度:通过VOSviewer的密度视图,揭示中美欧三大研究集群的合作网络特征。
- 主题维度:采用共词分析法,识别人工智能、数据治理等新兴领域的研究热点迁移。
2 技术路线实施
2.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 数据库选择:以WOS核心合集为主,CNKI为辅,构建中英文双语数据集。
- 检索式构建:采用"TI=(('library science' 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knowledge service' OR 'data curation'))"的布尔逻辑,确保查全率与查准率平衡。
- 数据清洗:运用Python的NLTK库进行关键词标准化,合并"big data"与"massive data"等同义术语。
2.2 计量分析流程
-
CiteSpace分析:
- 设置时间切片为1年,阈值参数为(2,2,20)
- 生成作者合作网络图谱,识别度数中心性>15的核心节点
- 绘制关键词突现图,标记引用爆发强度>3的文献
-
VOSviewer分析:
- 选择加权共现网络分析,最小共现频次设为5次
- 运用VOS映射算法计算节点坐标,通过模块化算法进行聚类
- 生成标签视图与密度视图,可视化展示研究集群分布
创新点与难点
1 理论创新
- 跨文化比较视角:首次同步分析中美图书情报学研究的路径差异,揭示文化因素对知识生产模式的影响。
- 动态评估体系:构建包含h指数、PageRank值、突现强度的多维度学者影响力评价模型。
2 技术突破
- 混合方法应用:将CiteSpace的演化分析与VOSviewer的静态聚类相结合,形成"动态追踪-静态刻画"的复合分析框架。
- 算法优化:针对中文文献特点,改进VOSviewer的关联强度计算方法,引入余弦相似度修正机构名称缩写导致的误差。
3 实施难点
- 数据异构性:中英文文献的引用规范差异导致被引频次统计偏差,需开发双语对齐算法。
- 可视化过载:大规模数据导入可能引发图谱节点重叠,需优化力导向布局算法的参数设置。
预期成果与进度安排
1 成果形式
- 知识图谱数据库:构建包含5000+节点、10000+连线的图书情报学知识网络可视化平台。
- 研究报告:形成《全球图书情报学研究态势分析报告(2000-2025)》,预测未来5年研究热点。
- 学术论文:在《中国图书馆学报》《Scientometrics》等期刊发表2-3篇方法论创新论文。
2 时间规划
| 阶段 | 时间范围 | |
|---|---|---|
| 数据采集 | 10-12 | 完成中英文文献检索与清洗 |
| 试点分析 | 01-03 | 选取200篇样本进行方法验证 |
| 全量分析 | 04-06 | 运行CiteSpace/VOSviewer生成图谱 |
| 成果撰写 | 07-09 | 完成报告初稿与论文撰写 |
| 修改定稿 | 10-12 | 根据专家意见完善成果 |
参考文献
[1] 沈艳红,张娣. 文献计量分析中的数据准备工作研究[J]. 图书馆建设,2012(5):45-50.
[2] 陈超美,等. CiteSpace II功能与应用指南[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2024.
[3] van Eck N J, Waltman L. VOSviewer Manual[EB/OL]. (2025-06-25)[2025-09-22]. https://www.vosviewer.com/.
[4] 邱均平. 信息计量学[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5] Hirsch J E. 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05,102(46):16569-16572.
本开题报告通过系统整合CiteSpace与VOSviewer的技术优势,构建了图书情报学信息计量分析的创新框架,研究不仅可揭示学科知识网络的动态演化规律,更为全球图书情报研究提供可视化决策支持,对推动学科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