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管理学论文

管理学论文与政策导向关联:碳中和目标下的管理实践研究

本文聚焦管理学论文与政策导向的关联,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展开管理实践研究,碳中和作为全球重要战略目标,对管理实践提出新要求与挑战,论文旨在探讨在此目标指引下,企业…

本文聚焦管理学论文与政策导向的关联,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展开管理实践研究,碳中和作为全球重要战略目标,对管理实践提出新要求与挑战,论文旨在探讨在此目标指引下,企业管理如何调整战略、优化运营模式等以适应政策导向,通过研究相关管理实践,分析其与碳中和政策的契合度及存在的问题,为企业在碳中和目标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

管理学论文与政策导向的深度融合

在全球气候治理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这一目标不仅重塑了企业的生产逻辑,更对管理学研究提出了系统性挑战:如何通过管理实践创新,将政策导向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框架?本文从政策驱动、管理实践、理论突破三个维度,探讨碳中和目标下管理实践研究的范式转型。

政策导向:从“顶层设计”到“管理落地”的传导机制

中国碳中和政策体系已形成“立法保障-目标分解-行动落地”的全链条框架,欧盟通过《欧洲气候法》锁定2050年碳中和目标,美国重返《巴黎协定》后提出2050年净零排放愿景,而中国则将双碳目标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并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等政策工具,构建起覆盖能源、工业、交通等领域的政策网络。

政策传导的关键节点在于管理实践的适配性,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自2023年起试点,覆盖钢铁、水泥等高碳行业,倒逼中国出口企业提升碳管理能力,这一政策压力直接转化为企业管理实践中的三个需求:

  1. 碳排放核算能力:需建立覆盖Scope 1-3的全生命周期核算体系;
  2. 供应链协同能力:需推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制定减排路径;
  3. 碳资产运营能力:需通过碳交易、碳金融工具优化成本结构。

政策导向的强制性要求企业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创新”,蚂蚁集团承诺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范围一、二、三),其管理实践包括:

  • 建立覆盖七种温室气体的核算体系;
  • 开发数字化碳管理平台,实时监控供应链碳排放;
  • 通过购买碳信用产品抵消剩余排放。

管理实践: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重构”的转型路径

碳中和目标下的管理实践已超越传统环境管理的范畴,演变为涉及战略规划、组织架构、技术创新、市场机制的综合性变革,基于PDCA循环的管理体系框架,企业需构建以下核心能力:

战略规划能力:目标设定与路径分解
企业需将碳中和融入整体发展战略,设定绝对减排、强度减排、碳中和三类目标,微软提出“2030年实现碳负排放,2050年清除公司自1975年成立以来排放的所有碳”,并将目标分解为运营层面(2030年Scope 1和Scope 2碳中和)与价值链层面(2030年Scope 3减排50%),这种分层目标体系既保证了战略的连贯性,又为执行层提供了可操作的里程碑。

组织架构能力:跨部门协同与责任落地
传统金字塔型组织结构难以适应碳中和的灵活性需求,扁平化组织设计通过决策权下放,增强了一线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某制造企业设立碳管理委员会,由可持续发展、生产、采购、研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统筹跨部门碳管理工作;各部门指定碳管理专员,落实具体减排措施,这种架构既保证了战略的统一性,又激发了基层的创新活力。

技术创新能力:能效提升与低碳转型
技术进步是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核心驱动力,企业需在工业和建筑领域推广能效技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发展减排技术,在山田林草湖海领域探索碳汇技术,安科瑞电气推出的EMS-NT企业微电网能碳管理平台,通过精细化管控建立能耗三级计量体系,实时采集电、水、气、热等能源数据,并扩展统计直接和间接碳排放源,为企业制定降碳减排方案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

市场机制能力:碳交易与绿色金融
碳市场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成本优化的工具,截至2023年6月,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达5.8万亿美元,投资者对企业ESG表现的关注度显著提升,企业需通过碳交易市场购买碳信用产品,或通过绿色金融工具(如绿色贷款、绿色债券)融资,降低转型成本,某钢铁企业通过参与全国碳市场,将富余碳配额出售,获得资金用于投资低碳冶金技术。

理论突破:从“经验总结”到“范式创新”的研究转向

碳中和目标为管理学研究带来了全新的理论机遇,传统增长理论、市场设计理论、产业政策理论需在碳约束条件下重新校准,具体表现为以下研究转向:

增长理论的绿色化修正
传统增长理论假设资源无限,而碳中和目标要求将碳作为生产要素纳入增长模型,研究需探索在碳约束条件下,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结构优化实现绿色增长,国际能源署(IEA)测算表明,工业企业碳管理措施平均可降低15%-20%的能源成本,这为“减排与增长并行”提供了实证依据。

市场设计理论的碳约束扩展
碳交易市场的设计需解决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问题,研究可借鉴拍卖理论、匹配理论,设计更高效的碳配额分配机制,中国全国碳市场采用“基准线法”分配配额,既保证了公平性,又激励了企业减排。

产业政策理论的跨部门协同
碳中和目标要求产业政策从“单一部门”转向“跨部门协同”,研究需探索如何通过政策组合(如碳税+补贴+标准)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欧盟通过《绿色新政》将碳中和目标与产业政策、创新政策、贸易政策深度融合,形成了政策合力。

政策建议:从“学术研究”到“实践指导”的转化路径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体现管理学研究的实践价值:

构建“政策-企业-市场”协同机制

  • 政府层面:完善碳定价机制,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建立碳金融支持体系,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 企业层面:推广数字化碳管理平台,提升碳排放核算能力;加强供应链协同,推动产业链整体低碳转型。
  • 市场层面:发展绿色金融工具,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低碳领域;完善碳信息披露制度,提升市场透明度。

推动管理理论创新与实践验证

  • 理论层面:鼓励学者将碳约束条件纳入传统管理理论(如战略管理、运营管理),构建绿色管理理论框架。
  • 实践层面:支持企业开展碳中和试点项目,总结可复制的管理经验;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理论成果转化。

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借鉴

  • 政策对话:参与国际气候治理,推动建立全球统一的碳核算标准。
  • 技术合作:引进国外先进低碳技术,提升国内企业创新能力。
  • 市场互通:探索碳市场互联互通机制,降低企业跨境运营成本。

碳中和目标下的管理实践革命

碳中和目标不仅是一场环境革命,更是一场管理实践的革命,它要求企业从“利润导向”转向“价值导向”,要求政府从“管控者”转向“赋能者”,要求管理学研究从“解释现象”转向“创造范式”,在这一进程中,管理学论文需成为政策与实践的桥梁,通过理论创新指导管理实践,通过实践验证推动理论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爱论文写作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lunwen.cc/guanli/2562.html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6759864

邮箱: 6759864@qq.com

工作时间:9:00——17: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