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专业学术论文需遵循特定格式并重视摘要撰写,格式上,论文应结构完整,涵盖标题、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各部分格式需符合学术规范,摘要撰写尤为关键,需精炼概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体现论文核心价值,规范格式与精心撰写摘要,不仅能提升论文专业性,还能增强学术交流效果,促进研究成果传播与认可,对提升学术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文学专业学术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格式规范与摘要撰写是两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它们不仅关乎论文的学术严谨性,还直接影响着论文的传播效果与读者体验,以下将从格式规范与摘要撰写两个方面,详细探讨如何提升文学专业学术论文的效能。
格式规范:奠定学术严谨性的基石
论文结构
文学专业学术论文通常由标题、作者信息、关键词、引言、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各部分需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应简明扼要,准确反映论文主题,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 作者信息:包括作者姓名、单位及邮编,置于标题下方,单独成行,与关键词**:摘要需概括论文主要内容、方法和结论,中文摘要约300字,英文摘要约250个实词;关键词3-5个,反映论文主题。
- 阐述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文献综述,为正文奠定基础,按逻辑顺序展开论述,可分章节或段落,每部分需有明确标题。
- 总结研究成果,提出研究贡献与不足,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列出论文中引用的所有文献,格式需规范统一。
排版要求
- 版面尺寸:A4纸,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cm,装订线1cm。
- 字体字号小2号黑体,作者信息小4号仿宋体,摘要与关键词5号黑体加粗,正文小4号宋体,参考文献小4号黑体。
- 行间距:正文行间距固定值26磅,确保阅读舒适。
- 页码:页脚居中,格式为“第X页(共X页)”。
图表与公式
- 图表:需规范化,符号、代号标准统一,字体大小与正文协调,图表名称和编号准确无误,手工绘制的需用绘图笔。
- 公式:应另起一行书写,编号用括号标注于公式右侧。
摘要撰写:提升论文传播效能的关键
摘要的基本构成应包含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要素,是论文内容的浓缩表达。
- 目的:简要说明研究的主要目标或问题。
- 方法:概述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方式。
- 结果:展示研究的主要发现或实验结果,突出创新成果或核心数据。
- 总结研究的核心结论及其对学术领域的贡献和实际影响。
摘要的撰写原则
- 独立性:摘要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即使不查看全文,读者也应能够理解主要内容和结论,避免使用无法单独理解的缩写或符号。
- 自含性:摘要需包含论文的所有关键信息,无需依赖正文即可理解,避免“通过……的研究”、“得出……的结论”等机械句式。
- 客观性:保持客观公正,避免使用带有主观色彩的表达,如“我们认为”或“本研究首次”等。
- 精炼性:摘要应控制在300字以内(中文),语言简洁,避免繁琐冗长的描述。
摘要的撰写技巧中汲取灵感**:标题的画龙点睛与摘要的提纲挈领相辅相成,作者应智慧地命名文章标题,为摘要撰写奠定基础。
- 与摘要的呼应好比“设问”,摘要理当给出相应的“答案”,二级标题的“提问”与摘要的“解答”相互唱和,有助于提升摘要的针对性。
- 避免常见错误:
- 避免将摘要写成内容简介或图书提要。
- 避免使用简介和自我评价式的语言,如“本文根据……,分析了……,研究了……,提出了……”。
- 避免在摘要中重复引言或结论的内容。
摘要的修改与完善
- 初稿完成后撰写摘要:摘要应在论文全文完成后再撰写,以确保能够准确概括论文内容。
- 多次修改:摘要撰写后需多次修改,确保语言精练、准确,无冗余信息。
- 请他人审阅:可请导师或同行审阅摘要,提出修改意见,以提升摘要质量。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