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学专业论文格式指南聚焦摘要撰写,强调其在学术研究中的关键作用,摘要需精准概括论文核心内容,涵盖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等要素,以简洁语言呈现研究全貌,遵循学术标准,摘要应客观、准确、无评价性语言,避免冗余信息,通过实践应用,掌握摘要撰写技巧,有助于提升论文质量,便于读者快速了解研究价值,促进学术交流与传播。
摘要撰写学术标准应用实践
的学术定位与核心功能作为学术论文的“浓缩版”,需独立呈现研究的核心价值,根据《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 B/T 1-2006),文学专业论文摘要需包含四要素:
- 研究背景与目的:明确文学现象或理论问题的学术价值,研究《红楼梦》服饰描写时,需说明其反映清代社会文化的作用。
- 方法路径:描述文本分析、比较研究或跨学科方法的应用,如采用叙事学理论分析小说结构时,需说明理论框架的选择依据。
- 核心成果:突出文学意义的新发现,通过方言词汇统计揭示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 结论价值:强调理论创新或实践指导意义,如提出“民间叙事元素可增强当代文学作品的传播力”这一结论。
文学专业摘要的撰写规范
(一)格式标准
- 字数控制:中文摘要200-300字,英文摘要150-250实词,研究唐代诗歌意象的论文,中文摘要可精炼为:“本文通过分析李白、杜甫诗作中的‘月’意象,揭示其文化符号的演变规律,提出‘月’意象从自然物象向哲学象征的转化路径。”
- 排版要求:使用黑体四号字,加粗居中,采用宋体小四号字,1.5倍行距。
英文摘要标题“Abstract”使用Times New Roman三号字,加粗居中。
- 关键词选择:选取3-5个能反映研究主题的词汇,优先使用《汉语主题词表》标准术语,研究张爱玲小说的论文可选“女性书写”“都市文化”“叙事策略”作为关键词。
优化策略
- 避免学术冗余:
- 禁用文献引用、缩略语和数学公式,不写“如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所述”,而直接陈述观点。
- 减少主观评价,如“本文具有重大意义”可改为“研究结果为文学史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 强化信息密度:
每句传达一个核心信息。“通过对比《呐喊》与《彷徨》的叙事视角,发现鲁迅小说从全知叙事向限制叙事的转变,这一变化反映了其思想从启蒙到批判的深化。”
- 突出文学特色:
- 强调文本细读的方法。“运用新批评的‘细读法’,分析《边城》中翠翠形象的语言符号,揭示其象征的‘自然人性’理想。”
- 结合文学理论框架。“以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解读《生死疲劳》,揭示莫言小说对历史叙事的解构与重构。”
文学专业摘要的常见问题与修正
(一)问题类型空洞**:仅描述研究对象,未提炼核心观点。“本文研究了鲁迅小说的女性形象。”应改为:“本文通过分析《祝福》《伤逝》中的女性形象,揭示鲁迅对封建礼教压迫的批判路径。”
- 方法模糊:未说明具体分析手段。“采用比较研究法。”应补充:“通过对比中西方悲剧理论,分析《雷雨》的悲剧结构。”
- 结论泛化:缺乏数据或文本支撑。“本研究对文学创作有指导意义。”应改为:“研究提出的‘民间叙事元素融入法’可使当代小说读者接受度提升30%。”
(二)修正案例
“本文研究了唐代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发现其与文人心态密切相关。”
“本文通过统计《全唐诗》中‘山’‘水’‘月’意象的出现频率,结合诗人仕途经历,揭示自然意象从‘物我合一’到‘借景抒情’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中唐诗人使用‘月’意象的频率较初唐提升42%,这一变化反映了安史之乱后文人从积极入世到消极避世的心态转变。”
文学专业摘要的学术伦理与规范
- 原创性声明需为原创研究,避免抄袭他人成果,引用他人观点时需注明出处,但摘要中一般不直接引用。
- 数据可靠性:文学研究中的统计数据需注明来源。“本文统计的《红楼梦》前八十回诗词数量,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 语言规范性:
- 避免口语化表达,将“我觉得”改为“本研究认为”。
- 统一术语使用。“叙事视角”与“叙事焦点”需选择其一并全程使用。
实践应用建议
- 模板辅助:参考学校提供的论文格式模板,确保摘要排版符合要求,某大学文学专业模板规定摘要页需包含页眉“XX大学文学论文摘要”。
- 同行评审:完成初稿后,请导师或同学审阅摘要,重点检查逻辑连贯性和信息完整性。
- 工具校对: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工具检查关键词一致性,避免中英文术语不匹配,确保中文关键词“叙事策略”与英文“Narrative Strategies”严格对应。
案例分析:优秀文学专业摘要解析《网络文学中的“穿越”叙事研究》
“本文以晋江文学城2018-2023年排名前100的穿越小说为样本,运用叙事学理论分析其时空结构、人物设定和主题倾向,研究发现,76%的作品采用‘现代人穿越到古代’的叙事模式,其中62%通过主角的科技知识改变历史进程,这一现象反映了当代青年对‘技术赋能’的想象,同时暴露出历史认知的简化倾向,研究提出,网络文学穿越叙事需在娱乐性与历史真实性间寻求平衡,为类型小说创作提供理论参考。”
解析:
- 四要素完整:背景(网络文学发展)、方法(叙事学理论+样本统计)、成果(叙事模式占比)、创作建议)。
- 数据支撑:具体百分比增强说服力。
- 文学特色:结合网络文学特点,提出“技术赋能”与“历史真实性”的矛盾。
通过遵循上述学术标准与实践方法,文学专业论文摘要可实现从“信息摘要”到“学术价值呈现”的升华,为论文评审和学术传播奠定坚实基础。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