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论文格式中,标题层级通常分为一级到三级(部分学科或期刊可能扩展至四级或五级),其格式规范需兼顾逻辑清晰性与视觉统一性,以下是通用规范及示例说明:
(章标题)
格式要求:
- 字体字号:黑体/Times New Roman,小二号(18pt)或三号(16pt),加粗。
- 对齐方式:居中对齐。
- 行距:段前段后各1行(或1.5倍行距)。
- 编号:中文论文常用“第一章”“第二章”;英文论文用“Chapter 1”“Chapter 2”,或阿拉伯数字“1.”“2.”。
- 特殊要求:部分期刊要求标题后不加标点,或使用全角冒号(如“1. 研究背景:”)。
示例:
研究背景与意义
(或)
第一章 绪论
(节标题)
格式要求:
- 字体字号:黑体/Times New Roman,小三号(15pt)或四号(14pt),加粗。
- 对齐方式:左对齐或首行缩进2字符(根据期刊要求)。
- 行距:段前段后各0.5行。
- 编号:中文论文用“1.1”“1.2”;英文论文用“1.1”“1.2”或“Section 1.1”。
- 标点:编号后通常加全角句号(如“1.1.”)或空格(如“1.1 研究方法”)。
示例:
1 文献综述
(或)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小节标题)
格式要求:
- 字体字号:黑体/Times New Roman,四号(14pt)或小四号(12pt),加粗。
- 对齐方式:左对齐或首行缩进2字符。
- 行距:段前段后0行(或与正文一致)。
- 编号:中文论文用“1.1.1”“1.1.2”;英文论文用“1.1.1”“1.1.2”或“Subsection 1.1.1”。
- 标点:编号后加全角句号(如“1.1.1.”)或直接接标题内容。
示例:
1.1 数据采集流程
(或)
1.1 实验设计
通用注意事项
- 层级递进编号需严格按层级排列(如1→1.1→1.1.1),不可跳级或混乱,长度**:避免过长,一般不超过一行;若需换行,采用悬挂缩进。
- 标点统一:同一层级标题的标点使用(如句号、空格)需保持一致。
- 期刊差异:不同期刊或学校可能有特定要求(如字体、行距、编号格式),需以最新模板为准。
- 英文论文首字母大写(除冠词、连词外),如“1.1 Results and Discussion”。
示例结构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需求
1.1.2 理论缺口
1.2 研究目的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国内研究进展
2.1.2 国外研究动态
2.2 研究评述
提示:实际写作中,建议先参考目标期刊或学校的格式模板,再调整标题层级,部分工具(如Word、LaTeX)可自动生成编号,提高效率。